中华传统文化·军事文化·长城

中华传统文化·军事文化·长城

我国古代重要兵垒之一。亦称塞。是一种在具有外来威胁方向的边境地区修建的、由城墙、壕堑联结起来的若干障城(兵营)、堡燧(烽火台)、障碍设施及交通通信等组成的大规模国防工程体系。它越山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土、石、砖及沙草或对天然屏障稍作修整而筑成,障城疏密和城墙高低依敌情及地形设计。依托长城防御作战,可防止敌小股部队袭扰,迟滞消耗敌大骑兵集团。还可作为进攻和后援基地。早在春秋时期,齐、楚等国就已修筑了长城,至战国时,秦、魏、韩、赵、燕、中山等国也相继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北部匈奴侵扰,在利用原赵、燕长城基础上,修筑了新长城,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纵深并有多道阵地的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体系。汉朝除修缮秦长城外,又在阴山以北,原秦长城之外,以及河西至西域之间修建了外长城的河西长城。形成我国历史上长达一万公里的最长兵垒。至此,长城修建达到极盛时期。后南北朝、隋朝、唐朝、金代、明代都很注重修复长城。明代还在长城后方增设了关隘,使长城成为拱卫京师(今北京)的强大纵深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长城对提高守军战斗力,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