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秦汉长城
春秋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为防御敌国入侵,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记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的楚国,《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以为城”,长城始见记载。战国时期,赵、郑、魏、齐、燕等国各自筑自卫长城。秦、赵、燕三国为防御北方匈奴骚扰也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经固原,至黄河。赵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东至代(今河北蔚县)。燕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口)、东至辽东。这三条长城,彼此不相衔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起,命大将蒙恬把原来的秦、赵、燕三段长城连贯为一,重新加固,并增调民力戍守。故址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俗称万里长城。西汉除修葺秦长城外,又加建东、西两段长城。西段长城及亭障经甘肃敦煌,进至玉门关迤西,今新疆境内;东段经内蒙古的狼山、阴山、赤锋,东达吉林。此后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宋等朝代都修建过部分长城。明洪武元年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修成举世闻名的最长城墙建筑、最宏伟的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