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知难行易
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认识论学说。与古代的“知易行难”说相对。孙中山在1918年所作的《孙文学说》中自称提出这一学说是为了破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一革命“心理之大敌”。孙中山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感这种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助长一种畏难苟安的心理。因此,孙中山提出了相反的命题:“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用以鼓舞人们“无所谓而乐于行”的勇气。他认为“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人类的进步,皆发轫于不知而行”,“人类之进化,以不知而行者为必要之门径也”。孙中山在肯定行先之后的同时,还极其重视科学知识和革命理论对于行的指导意义,认为“知与不知”乃是革命建设事业的成败的关键。孙中山说的“以行而求知”,“因已知而更进于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与“知”的辩证关系。但把人类知行的发展过程机械地划分为“不知而行”、“以行而求知”、“已知而更进于行”三个阶段,则尚未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