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居庸关
万里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在北京昌平县境,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关城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两侧高山屹立,翠嶂重迭,中有长达20公里的溪关,俗称关沟。居庸关之名,取“徙居庸徒”之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汉代沿称,三国时名西关,北齐时改称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金、元、明、清各代仍称居庸关。居庸关自古为燕都雄关,《淮南子》上即有“天下九塞居庸居其一”之说。这里层峦叠翠,关隘重重,景色优美,因而800年前即以“居庸叠翠”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关城内有元代所建汉白玉石云台一座,为一过街塔基座。云台券门内浮雕佛教图案,壁刻四大天王,并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之各种文字题刻《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及佛像,是元代稀有而精致的雕刻艺术杰作,至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