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格物致知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格物致知

儒家教育思想。最初《礼记·大学》中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一条教育规律提出。在这里的“格物、致知”是学生学事、学知识的一个起始阶段。但到后来,儒家学者将其发展成为了一条哲学上的认识规律,认为“格物”是“致知”的唯一途径,欲“致知”必先“格物”。理学大儒二程就这样说:“今人欲致知,须要格物。”(《遗书》十七)他们认为只有深刻地接触与探讨每种事物,达到“穷尽”的程度,即可推知天下的各种知识。他们的理论就是“致知在格物”。这一认识很有点唯物主义色彩,因为它把事物看作第一性的,把知识看作第二性的。可惜他们最终未走出唯心主义的局限,因为他们还认为“格物致知”的关键还在于自己,“非由外铄于我,我固有之也”,逐又回到了唯心主义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