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民族之邦风采异·宁夏的满族

宁夏文化·民族之邦风采异·宁夏的满族

宁夏古称朔方,其地西北有贺兰山耸立,东南有黄河经绕,即所谓“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是个堪称“四塞险固”的西北重镇。由于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清朝政府自康熙初年就派遣八旗军队驻防宁夏。最初的八旗驻防军是经常换防的部队。到了雍正三年(1725),清廷再次派遣了一支约五千人的满族和蒙族骑步兵来宁夏驻防,他们多来自吉林和黑龙江各地。按起初的规定,这支部队三年一换防,期满之后即调回东北家乡。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规定并未如期实现。乾隆初年,清廷命令全部驻宁夏的八旗官兵永久驻防,不再换防。确切地讲,宁夏满族也就从公元1725年起正式出现了。

八旗军队驻防宁夏之后,最早的屯兵之地在今银川市东郊满春,那儿有一座“宁夏满营”,俗称“归满城”。清代乾隆三年(1738),宁夏发生强烈地震,满营城垣房屋尽皆塌坍,压死官兵和眷属一千二百余人。这场灾难致使整个八旗军队大有哗溃的危险,于是清廷拨款一万五千六百余两白银,在今银川市新城又建了一座军营,号称“新满营”。不久,清廷从宁夏八旗军队中抽调两千名士兵,派往甘肃庄浪一带驻防。从此,驻在宁夏“新满营”的满族官兵剩下三千余人。八旗军队驻防宁夏之后,宁夏地区社会安定,北疆边防巩固,这是满族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另外,经过八旗军民二百多年的辛勤劳动,满营所在地的新城一带已经是农田密布,阡陌成行,生产商贸都较为繁荣。

辛亥革命爆发时,满营官兵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发出赞同共和的通电。民国成立之后,宁夏满营以赞同共和有功,被保留原有编制。民国四年,北洋政府提出了筹协满营生计、解散满营官兵、化旗为民的建议。经过双方谈判,全部满营官兵交出所有武器,每人领到一份作为安置的生活费,另谋生活之路。自那年起,原先专职戍边服兵役的满族人开始走出满营,大多数人种地、做生意或当医生,也有部分人因无固定生计,以至沦为乞丐或举家外迁。1933年,国民党军阀马鸿逵来到宁夏,他把满族人民当作蹂躏压迫的对象。1935年,马鸿逵又以修飞机场为名,将新城满族赶出家园,逼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到银川解放时,散居于新城的满族仅剩一千余人。解放后,宁夏满族人民获得了新生。目前,宁夏满族人主要居住在银川,另外在永宁、石嘴山等地也有满族人散居。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宁夏满族也沿袭了本民族的风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清代,八旗军队初到宁夏时还使用满语,为了写公文和当地汉族人交往等需要,许多满族官兵都会使用满、汉两种语言。自同治年代开始,普通满族人已从不多说满语,逐渐地变为不会说满语,仅仅有少数学过满汉翻译的人会说满语。然而,有些亲属称谓,如“阿目”(父亲)、“阿尼”(母亲)等等,直到民国初期,还为许多满族人所用。

满族人原信仰带原始拜物教色彩的萨满教,后来,在汉族儒、佛、道等多种宗教的影响下,满族人的宗教信仰变成对天、地、物、观音、关帝等的多神崇拜,其中尤其尊奉三国时代的关羽。满族人拜关羽为“大清帝国的护国神”,封他为“协天大帝关圣帝君”。宁夏满城的关帝庙在清代一直香火终年不绝。尽管如此,满族人的生活习俗中还是保留有许多萨满教的痕迹。例如,直到解放前夕,一些满族家庭还保持着供“祖先板”的习俗。祖先板是由两块长方形木板组成,一般挂在家内堂屋的西墙壁上。该板上粘有满文写的白卦签,设有四个长方形的面香盒。板下中间吊一黄布包,内装全家族历年祭祀时带过的布锁,其下置一支箭。祭祀分大祭和小祭。小祭每年春秋(二、八月)各一次,以红小豆江米面饼和江米团先供祭,尔后食之。大祭不定期酌情举行,先以活猪献牲,祭祀后烤煮白肉片以食之。祭祀时要烧香,并特别在院内插一柳枝,向东拜祭,以示纪念远在东北的祖先。

满族人在解放前举行婚礼时也要遵循一套独特的仪礼。一般在定婚时,由男方经媒人向女方送去手镯、耳环等礼物,叫“送定礼”。女方家长表示同意,就算一言为定,称“接口话”。正式结婚前,男方每年腊月向女方送一次礼物,一般是二两银子和一些绢花和化妆品,叫做“追节”。女方随时让姑娘给未婚夫做些香包或钱包,内装一些碎银,作为“回礼”。迎娶前,男方还要给女方送去四件成衣、二两银子和少量首饰,叫做“开锁”费。所谓开锁就是举行一次祭祖典礼,焚毁姑娘从娘家带来的布锁。这种布锁亦称“迷魂锁”,婴儿出生后即戴在脖子上,男孩三天后于祭祖时取下,女孩要一直带到出嫁时才能于祭祖后取下。满族人的花烛之夜绝无闹房的习惯,而是由亲友共推一人,在洞房窗外念一段满文辞句“塔塔密”,这是多年流传下来即带祝福而又有取笑之意的短文。该文一念完,众人随即离去。

满族家庭重视文明礼貌教育,晚辈每天早晚要给老人请安问候。出门在外,遇到熟人,大家都要先请安再讲话,而且是小辈人主动向长辈人请安,尔后长辈人立即回礼。清代,满族人的衣着通称旗装,又叫旗袍,男女都穿这种服装。有的人身着旗袍,还要外罩一件短褂,俗称“马褂”。满族妇女穿的旗袍后来逐渐改进,演变成讲究色彩和人体线条美的新式样,为中华各族妇女所喜爱,也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最典型的款式。

宁夏满族人民现在正团结奋进,与各民族人民一道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