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本草纲目》之前的中药学·《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它与《内经》相似,不是一个时代,也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大致是在东汉时代,约于一至二世纪,由一些医药学家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编成的。此书对战国以来直至东汉时期的药学知识及用药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总结。在书中的三百六十五味药中,植物药占二百五十二种,而动物药为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由于此书以植物药为多数,故书名称为本草经。药的写法为上部是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药,治病草也。”五代时韩保昇也说:“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药最多也。”至于是否是神农氏所著,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已经提出这是假托,反映出当时已有托古之风。
《本草经》根据药物性能、治疗效果的不同,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认为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认为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同时也有一些补益作用。“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认为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多数有毒性,不宜久服。这是中药学最早的药物分类方法,对当时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此书的序录中概括提出使用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君、臣、佐、使,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药物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的七情和合等,至今仍为中医药工作者所遵循。其中,君臣佐使是指将一些药物组成方时要有一定的组方原则,有主要药物、次要药物和辅助主、次药的佐使药物等。七情和合是指由于药物的性味功能不同,必须注意配伍恰当及配伍禁忌等。在中药中,有的应单用;有的在合用后能相互增强作用或减轻其它药物的毒性、副作用;有的药物在合用后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不能合用。
书中除列出药物的功能、主治、服法、用法外,还注明产地、别名、采集时间、加工炮制、真假鉴别及质量好坏等。其中,所载药物功效如麻黄止咳平喘、黄连止痢、海藻治疗瘿瘤、水蛭活血化瘀等,已被后世的临床实践及科学实验证明。书中还载有诸药治疗病证一百七十多种,可见当时对这些药物的功效已有充分认识。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将水银类的有毒矿物药列为上品,认为久服可以延年轻身等,对后世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它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例如在七十年代时,美国宇航员饮服当归素来增强体力,而当归就载于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