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十四)静敬之辨

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十四)静敬之辨

如果说虔诚是宗教信仰者所要求的心态,那么静、敬则是宋明理学家所要求的心态(敬也同时表现为仪态)。理学并非宗教,但却是道德至上的信仰主义。自周敦颐倡“主静”,程颐倡“主敬”,形成两大派修持工夫,后世尊尚者各奉其说,辨析论难,相争道统,持续数百年之久。对于心性修养,方法选择之重视,工夫细密之讲求,成为中国哲学史独具的特点。此种特点之形成,除了有儒、道、释悠久的思想渊源外,也还有社会政治机制方面的深刻原因。唐太宗推行科举法,天下士子尽入其彀中。知识分子一旦以入仕作为价值的准绳,许多人便会失去心理的平衡,因为能跻身官吏队伍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儒者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格,就必须确定自身的价值。这就不能不谨慎地选择某种优越的方法,来调节心理的平衡。正因为如此,“主静”与“主敬”便成为数百年来心性修养的传统,而深刻影响于知识阶层的心理素质。

本段之目的,在于对理学的“主静”说与“主敬”说作一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主敬”说的提出,虽然稍后于“主静”说,但由于程、朱的提倡,却较先行时于世。故先述“主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