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史学思想

一儒学与中国史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史学思想

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着各种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和过程的探寻和描绘,揭示其中的历史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史家以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写出不同的历史作品。他们之间,有沿袭、有变革,逐渐使史学有所发展。史家怎样研究历史现象及其过程,怎样认识历史规律,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写作史书,都在他的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史学思想必然会给史家带来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例如对待历史的变动,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的礼制基本上因循不变,只是有一点“损益”,他还由此演绎到“百世”,认为历史的运动永远只是这样在量上增减,所以,他得出自己对于以后的历史“虽百世可知也”的结论(《论语·为政》)。而董仲舒则认为历史发展的“道”是不变的,“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汉书·董仲舒传》)。只要统治者能够守道不移,历史就永远不会有什么质的变化。又例如怎样认识历史运动的趋向,历史的运动是在前进、倒退、还是在循环等问题,在不同史学思想的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董仲舒持三正三统的历史观,司马迁持历史循环论,班固持历史正闰说等等。再例如决定历史的是天命还是人事? 是英雄还是时势? 站在什么立场,采取什么态度来具体反映、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史家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无一不为其史学思想所支配。中国传统的史学思想,是与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同步的。史学思想涵盖面较宽,涉及的问题也很多,这里着重评述三个问题:正统思想、历史观点以及史学评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