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
齐、鲁两国同时而封,二者有大致相近的文化渊源。东夷文化是它们共同的广阔背景,夏、商文化也都程度不同地对两国文化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二者对周文化的选择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因而他们虽同属周王室的东方强藩,而后在文化方面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伯禽是周公之子,由于周公的缘故,鲁国在诸侯国中独有天子之礼乐。《礼记·明堂位》载:“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史记·鲁周公世家》也说:“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又说:“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在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周室的同姓诸侯一般地位高于异姓,这就是《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周之宗盟,异姓为后”。而在同姓诸侯中,鲁国又是地位最高的。《国语·鲁语上》记载“鲁之班长”,就是说鲁国在诸侯国中班次居长。鲁国成了当时的诸侯“望国”。
鲁国还是周公推行礼乐的中心,周公“制礼作乐”,伯禽则亲聆父教,《礼记·文王世子》曰:“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伯禽接受世子教育为后人所怀疑,然而他接受周礼是作为家礼来进行的倒不一定是妄说。所以,鲁人对周礼别有一种亲切感,“先君周公制周礼”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在行为上也循礼而动,使鲁国成为典型的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各国诸侯要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因此,鲁国是周文化传播的典范,是有名的礼乐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