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化·大放异彩的少数民族文学·《突厥语大》

天山文化·大放异彩的少数民族文学·《突厥语大》

《突厥语大辞典》是1072至1077年由维吾尔族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编写的。这是一部突厥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大作,就其对当时突厥语语言、语法的科学理解及其系统性来说,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它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突厥语辞典。现存的唯一抄本收藏于土耳其国民图书馆。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于新疆喀什的乌帕尔村(今疏附县境内)。他在《突厥语大辞典》序文中说自己“出身豪门”,加上他的全名是马赫穆德·本·侯赛因·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有些学者认为,他可能出身于著名的喀喇汗王朝的王族,是博格拉汗穆罕默德(公元1057—1058年在位)的嫡孙。其父侯赛因·木·穆罕默德曾是七河地区的巴尔斯罕(在伊塞克湖南岸)。优越的家庭出身使他有可能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1058年,宫廷发生流血政变,亲属中多人被杀,他本人得以侥幸逃脱。在流亡中,他走遍了突厥人所有的村庄和草原,有机会亲自了解不同突厥部落的生活情况,包括他们的语言、社会组织结构、风土人情、历史、宗教等。十几年后,他流亡到阿拉伯帝国巴格达城。他将多年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疏理、分类、研究,编写出《突厥语大辞典》。全书共638页,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序文,叙述了编写此书的缘起,词汇的编排体例、文字的结构,诸突厥民族的地理分布(并附有一张圆形分布图)以及诸突厥方言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突厥语词汇的注释。全书共收入突厥语词七千五百余条,每个词条后有阿拉伯语的注释。这些注释旁征博引,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哲学、政治、经济、动植物、矿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堪称11世纪突厥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突厥语大辞典》作为一部语言学著作,称得上是突厥语言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它对突厥语和阿拉伯语,对突厥语各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它的比较语言学研究实践要比欧洲19世纪才开始的比较语言学提早了八百至九百年时间。

《突厥语大辞典》中,在不少词条后,为了确切诠释词的含义,引用了当时流传在喀喇汗王朝境内的诗歌二百四十多段。这些诗歌有的是民歌,有的摘自当时书面文学作品。诗歌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些描绘了当时草原上的风光;有些展示了当时的战斗场面;还有描写爱情、狩猎、欢度节日、热情待客等方面的诗歌。每首诗都诗意盎然,描绘的画面优美。它们不论就其内容的多样性抑或艺术性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都是难得的珍品。《突厥语大辞典》收录的格言、谚语多达三百多条。这些格言、谚语至今仍流传在操突厥语的各民族之中。如:“人的花招在肚里,马的花斑在外面”、“不论多快的刀子,也削不成自己的把子”等一类准确表达一种闪光思想的格言、谚言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的种种感受和经验,对现实生活发挥着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