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筑·许昌关帝庙

纪念建筑·许昌关帝庙

许昌关帝庙,又称灞陵桥关帝庙,位于许昌西郊的石梁河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关帝庙为纪念关羽在灞陵桥“挑袍辞曹”而修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创建关帝行宫挑袍碑记》记载了该年王弦道等乡绅捐资建庙的过程。康熙六十一年夏,知许州王逾曾捐俸扩建关帝庙。据《许州八里桥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记载,雍正十年(1732)官方对庙内建筑进行了一次维修,此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又多次维修。1920年,该庙主持宋宇平在关帝庙门前修建戏楼一座。

现存许昌关帝庙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仪门、钟鼓楼、拜殿、大殿、春秋阁、厢房、道士院等,庙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建筑。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卷棚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建筑,梁架结构为七架梁接前后抱头梁。春秋阁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单檐硬山楼阁式建筑,两层通高9.6m。

庙存清代砖石结构灞陵桥一座,系利用上世纪重建灞陵桥清淤时发现的清代古桥构件重建而成。

许昌关帝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碑刻、匾额、楹联,如“兄玄德弟翼德仇孟德力战庞德,生解州出许州战荆州威震九州”等名联,被人们广泛传颂。《汉关帝挑袍处》碑,明崇祯十五年(1642)刻立,是明末大将左良玉驻扎许州时所立。碑的右上方刻“重修灞陵桥”,正中大字草书“汉关帝挑袍处”。山门墙上嵌有清同治十年(1871)的《移集呈稿》碑,揭示了“商关公”的商业文化内涵及其魅力,为研究清代的税收制度和市场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文物佐证。同时,它也揭示了商人把关羽视为“武财神”供奉起来的原因。此关帝庙内关羽和曹操同殿供奉,较为少见。

中国各地关庙众多,有关公“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故里,功在许昌”之说。许昌灞陵桥因关羽“挑袍辞曹”,最能体现关羽忠义精神,正所谓“青龙偃月挑袍处,灞陵古桥留英名”。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全景(文宣提供)

山门(文宣提供)

春秋阁(文宣提供)

灞陵桥(文宣提供)

灞陵桥石狮(文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