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庙·女娲庙·甘肃秦安女娲庙
秦安城东的陇镇,相传为“娲皇故里”。汉代以前,在陇城镇以北2.5公里处的龙泉山上就有女娲庙,陇城至今还保存有“娲皇村”、“龙泉村”、“凤尾村”等村名,及用女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茔”、“风谷”等地名。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秦安县北的王钟峡,还有伏羲女娲图腾形女娲庙112象遗迹的“白蛇碥”,即宽约2米,长约丈余的平整的青色块石。一条由白石天然形成,酷似爬行的白蛇,与一条褐色的石蛇交缠着,两蛇成蜿蜒腾高之势,镶嵌在大青石上。这与汉像砖中出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的情景绝妙巧合。我国自古就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记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纟恒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纟恒人也”。女娲历来被视为古代伟大的女神,是炼石补天、创造中华民族的母亲。
清代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庙移建在陇城东门内。以后,由于清水河不断侵蚀城址,女娲庙又移建东山坪。同治初年,女娲庙被毁后,重建于陇城南门内。“文化大革命”中,女娲庙被毁无存。1989年陇城民众集筹资金在陇城南门内原址重建。新建的女娲庙,古色古香,气势雄伟,是陇城最为壮观的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女娲大殿雕梁画栋,飞檐兽脊。上顶四棱与主梁衔接,主梁正中一大“寿”字闪着银光,两边和其他四棱飞檐翘起,被栩栩如生的大象、狮子、麒麟等雕塑点缀,显得更加壮观夺目。大殿正面六根明柱被楹梁连接,正中楹梁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图案。大殿内正中部有女娲氏的塑像,生动形象,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情景被雕塑得栩栩如生。大殿前檐上还有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娲皇宫”、“炼石补天”、“开天辟地”等匾额。在庙院的东部,又重新建起一座娘娘庙,与女娲庙东北相连,庙前新立重建庙宇的石碑一通。庙门口处还立有“娲皇故里”的石碑。在风沟悬崖上至今还有一处深不见底的女娲洞。城北门外有一口大井,也称龙泉,据传是女娲抟土造人用水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