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汝州风穴寺

佛教建筑·汝州风穴寺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km嵩山少室主峰南坡的风穴山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穴寺创建于北魏,原名为“香积寺”,隋代改为“千峰寺”,唐开元年间扩建后更名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据《风穴寺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碑记载,该寺在五代后汉时期曾有修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道光年间,均有大规模的修补和增建。据《风穴寺志略》载,寺东龙山阳坡有大小风穴两个,山名风穴山,寺因山名。

风穴寺是典型的北方园林式寺庙布局,坐东北朝西南,背靠玉皇山,前对崇山,东西为龙山、虎山环抱,溪水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出,并在寺西汇聚成黑龙潭,潭边的水口山上建有奎光塔。因山就水,是典型的古代堪舆模式,是古代“天人合一”规划理念的标本。从平面布局来看,寺院南半部以中佛殿为中心,布置规整,突出佛教的尊严;北半部结合山势和自然景观呈自由式布局,望州亭、涟漪亭、观音阁等散布在山壑林间,同山、林、泉、石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主体建筑基本上按中轴线对称分布,由山门经天王殿至中佛殿、毗卢殿。毗卢殿后劈山建高台,台上建方丈院一座。望州亭位于寺后的山坡上。中轴线东侧有地藏殿、观音阁,西侧有钟楼和藏经阁。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俱全,另有上下塔林两处。

寺庙中最有文物价值的是毗卢殿西侧的七祖塔。该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赐名七祖塔。塔为方形密檐式九层砖塔,高22m,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各部比例均匀,造型优美,为唐代早期密檐塔的典型风格。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及火焰组成,塔身和塔刹都保存完好,在唐塔中较为罕见。

风穴寺周围松柏如涛,群山如障,风光旖旎,自古就为寺庙胜地。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全景(顾馥保提供)

唐代七祖塔(顾馥保提供)

宋代钟楼(张斌远提供)

塔林(司治平提供)

金代中佛殿(顾馥保提供)

中佛殿正立面图(文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