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鸣惊人
楚庄王刚刚上台,楚国就发生了一起政变,使这位年轻的君主差点丢了性命。
君位交接之际,总是多事之秋,政局十分微妙,多方势力为权力而博弈。就在此时,舒国(今安徽舒城县一带)又出现叛乱。楚国令尹子孔和太师潘崇统兵征伐舒国,把内政权力交给了公子燮和斗克。
一场政治危机就此爆发。
楚庄王上台后,以公子燮为傅,斗克(又称“子仪”)为师,这两个家伙都有政治野心。
早在楚穆王时,公子燮曾多次要求担任楚国令尹。楚穆王没有同意,他对此耿耿于怀。现在子孔和潘崇都领兵外出打仗,楚庄王又刚刚上台,对公子燮来说,这是取代子孔的绝佳机会。
斗克早年在援鄀之战中被秦国人俘虏,后来秦国在殽山之役中惨败,便转向联合楚国共同对抗晋国。斗克被释放回国,作为中间人撮合秦楚两国政府签订同盟条约。自认为立了大功,理应得到奖赏。但楚穆王则认为他战败被俘,没有追究责任已经不错了,还谈什么功劳呢?所以斗克也是心有怨言。
斗克与公子燮两人一拍即合,一起策划叛乱,把楚庄王抓起来。并在郢都城内筑墙屯粮,准备挟君王来威胁统兵在外的首相子孔与太师潘崇。
楚庄王莫名其妙地突然由君王沦为人质,被看押起来。
公子燮又派出杀手,前往舒国前线,准备刺杀首相子孔。但是楚军兵营防备森严,杀手找不到机会下手,只得返回郢都。
子孔和潘崇得知郢都出现政变,大惊失色。慌忙从前线回军,直奔郢都。公子燮虽然在郢都城内做好了防御的准备,但是挟持君王之后,军民都不听命于他。公子燮前思后想,觉得郢都是待不下去了,不如挟持楚庄王离开首都前往自己势力比较稳固的商密。
楚庄王被武力挟持离开郢都,在前往商密的途中,路经庐邑。
庐邑官员戢梨和叔麇已经接到了首相子孔的密报,两人假装盛情欢迎公子燮,并为他举行盛宴。公子燮不知是计,宴饮过半,埋伏在两边的甲士突然杀出。一阵乱刀乱枪,就把叛乱分子一网打尽,公子燮被剁成肉泥。楚庄王恢复了人身自由,在戢梨和叔麇的护送下,又回到郢都。
这次政变对楚庄王有很大的影响,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他不理朝政,一味地花天酒地。在这段时间,楚国内忧外患顿起,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是北进的成果毁于一旦,楚穆王曾将势力扩张到郑国、宋国和陈国等中原国家,但在一两年之内这些国家全部都背楚附晋。楚国的努力灰飞烟灭,好不容易到手的肥肉,又吐了出来。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出现非常严重的危机。
由于长期以来奉行武力侵伐的方针,楚国土地急剧扩张。吞并的国家达数十个之多,又征服了许多周边蛮族,这些被楚国吞并和侵略地区的居民一直密谋叛乱。这一年,楚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被征服区的叛乱如野火燎原般席卷楚国周边,声势浩大。
首先发难的是南方丘陵地区的戎人,出兵侵入楚国西南部和东南部。继而造反的是庸国,加入其叛乱的还有附近蛮族人,统称“群蛮”;紧接着是麇国,伙同麇国叛乱的还有百濮部落。一时间楚国形势极为严峻,可以说是楚武王立国以来所未曾有过的危险局面。
这次危机严重到什么地步,可以举两个事件来说明。
第一个事件,楚国北部申和息两个军事重镇,北城门不敢打开。
申和息两地是进出中原的通道,楚国四面叛乱,军队疲于奔命。这两个军事重镇,更肩负起防御中原诸侯国南侵的重任。此时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不许任何人出入,封闭北往中原的通道。可惜中原诸侯国,包括晋国此时无雄君出世;否则此刻南下攻楚,楚国能否顶得住真是大大的疑问。
第二个事件,楚国政府已经在谋划要将首都从郢都迁往阪高。
阪高位于现在湖北当阳东北部,是一处险要的高地,看来楚庄王已经做好逃跑的准备。但是迁都的计划遭到蒍贾的强烈反对,他力排众议说:“迁都阪高没什么益处,我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可以去。蛮族本来就善于山地作战,对我军没有什么有利的。”
蒍贾提出了极为有见地的战略主张,其一,戎人只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做些骚扰而已,没有大规模入侵的实力,这里的忧患不足为道。其二,麇国曾经在五年前在防渚之战中惨败给楚国。这次纠集百濮叛乱,无非是看到楚国大饥荒,无力分兵。只要动用部分兵力,虚张声势一下,就可以让麇国和百濮知难而退。其三,楚国的进攻重点应该对付人多势众的庸国,只要击败庸国,就可以解决叛乱。
楚庄王采纳蒍贾的主张,将主力调往楚庸边境。而在麇国方向,只出动少量部队进行虚张声势的军事行动。果然麇国军队有畏楚心理,十五天后,麇军及百濮均撤出楚国境内。
对楚军来说,由于大饥荒,粮食供给是军事行动中最重要的问题。楚庄王下令,各地粮仓的余粮率先提供给军队使用。军队中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吃同样的食物。士兵挨饿时,军官也一样挨饿,这反倒激发了楚国将士的士气。楚军的兵锋直抵楚庸边界,初战出师不利,吃了个小败仗,有些士兵还被庸国人俘虏。
时常受欺负的庸国发现自己竟然打败强大的对手,全军上下洋溢着一片喜悦,然而危险却一步步地逼近了。为了达到欺骗目的,楚国人索性屡战屡败,一口气输掉七场战斗。这样的结局无疑让对方产生致命的误判,即经过严重内忧外患后的楚国兵团已经不堪一击了。人有时很容易被外在的现象所迷惑,人性的弱点终将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过分乐观的情绪在庸国军队中蔓延,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们对楚国人的害怕心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人们往往会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解释,即楚国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同样是两只胳膊两只脚,加上一个脑袋,凭什么要害怕他们呢?
自信并非失败的根源,自信得忘乎所以才是最危险的杀手。就在庸国士兵开始出现懈怠甚至傲慢时,楚国人找来了两支生力军,即秦国兵团与巴国兵团。
显然楚国人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打败叛乱者,楚庄王要把庸国从地图上轻轻抹去。正当庸国人自以为高枕无忧时,灾难降临了。兵分两路的楚国兵力,分别在子越与子贝的率领下从两个方向分进合击,对庸国首都发动钳形攻势,参战的还有以强悍著称的秦国兵团与巴国兵团。
为了取得彻底的胜利,楚庄王同时对庸国的盟友百蛮发动进攻。百蛮军队哪里抵挡得住,很快放下武器投降,庸国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在楚、秦和巴三国联军的猛攻下,原本就实力不济却又疏于防备的庸国很快陷入万劫不复之中。首都被攻破,国家灭亡。
这是关键的一役,楚国转危为安!庸国被击破后,其余叛乱势力也一哄而散。陆续又归附楚国,大危机终于没有酿成致命的结局。
然而细究这次规模空前的叛乱,楚庄王负有很大责任。
上台三年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楚庄王的表现都是一塌糊涂。中原之地得而复失,这是其一;国内出现大饥荒,恐怕也是人祸多于天灾,这是其二;附庸国纷纷叛乱,一度形势严峻,这是其三。
楚国人也很担忧,楚庄王上台不过三年就折腾到这种地步,楚国未来的命运如何呢?
楚庄王不闻政事,手下一帮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其中有两位忠臣咨嗟不已,一个叫“伍举”;一个叫“苏从”。两人进谏多次没有效果,楚庄王听烦了,就下令说:“胆敢进谏的,杀无赦,绝不宽恕。”
伍举想到一个聪明的点子,有一天他去见楚庄王。只见这位昏君左手揽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他不动声色地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始终猜不透谜底,斗胆向大王请教。有一只鸟,待在高高的山上。三年的时间从来不飞,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昏庸却是聪明绝顶,他一听心里明白了,这是在嘲讽自己。
令人奇怪的是,楚庄王并没有怪罪。可能因为经此一难后,楚庄王终于琢磨出点什么东西来了,或者是从祖先那儿继承下来的英雄主义热血开始沸腾了吧,或者像后世禅宗所说的“顿悟”。不管什么原因,他听出伍举拐弯抹角的进谏后,并没有生气,反倒故作豪言状回答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为了坚定自己的意志;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了丰满自己的羽翼。你听我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这算是中国历史中最有名的豪言壮语,估计不仅是伍举,连楚庄王也被自己的话感动了。然而心灵可以顿悟,倘若要落到实际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吹完牛后的楚庄王,在勤政数天之后,又思念起美酒和美人。几个月后,又回到天天荒淫享受的老路上去了。
苏从看不下去了,有话憋着不说难受。为了国家,他豁出去了,抱着必死之心向楚庄王直谏。
这天,楚庄王又左搂右抱美人们在喝酒。苏从入见,开门见山便进谏。
楚庄王厉声喝道:“你难道不晓得本王的命令吗?进谏者死。”
苏从把心一横,也不要命了:“倘若微臣能牺牲生命,换得大王的勤政廉明,也死有所值了。”
楚庄王沉吟片刻,目视左右道:“来人,将酒席撤下。”又吩咐伺候在旁的美人们退下,让宫廷乐队离场。抱着必死决心的苏从,惊讶地发现楚庄王并没有降罪,他的进谏竟然奇迹般地产生作用了。
这是历史上非常令人吃惊的一幕,楚庄王经当头棒喝,居然开始一次神奇的转变。从一个荒淫君主,走上乱世霸主之路。可见一个人,其行为转变前,必先有观念的转变。贪于淫乐,是人之常情。然而楚庄王能说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大话,说明其内心深处仍然有霸者的雄心。雄心有时也抵挡不住美人美酒美乐的诱惑,苏从的当头棒喝,在关键点上打开了楚庄王的雄心壮志。
从这一天开始,楚庄王真的变了。让整个国家大吃一惊,也让楚国人燃起重振辉煌的希望。
楚庄王一口气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勤于政事,发布政令。结束三年来楚国政局秩序混乱的局面,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第二件,诛杀不合格的官吏数百人,并且根据举荐任用贤良数百人,使国家吏治大大改善。第三件,由敢于直谏的忠臣伍举和苏从负责主持内政工作。三件事,让楚国人感到欢欣鼓舞。
楚庄王励精图治,不到三年的时间,楚国已全然恢复往日的强盛。北进中原的战略计划又提上议事日程,楚庄王要把势力再次扩张到中原地区,与晋国争夺霸主宝座。
郑国意外来降,开启了北进的第一道门。这是在公元前608年,即楚庄王六年。郑国与晋国交恶,原因有两个,一是晋国对首鼠两端的郑国怀有戒备之心,对郑穆公不太尊重;二是晋国多次制造受贿丑闻,有损于中原霸主主持公道的形象,这两大因素最终导致郑国弃晋投楚。
郑国来降让楚庄王北进中原的欲望之火被点燃,他父亲曾把楚国的势力扩张到了宋国与陈国。如今是时候了,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发扬光大。雄心勃勃的楚庄王开始想象着脚踏中原大地的英姿风采,他暗下誓言,此番决计要实现中原霸业的梦想。
楚庄王能否如愿以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