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危机

京剧危机

京剧面临危机。尽管我们不喜欢“危机”二字,但必须正视现实。由于十年动乱摧残扼杀了许多中年优秀演员的艺术生命,也耽搁了一代青年演员,因此文革后就出现了京剧演员人材青黄不接的局面。当今,有较深造诣的京剧艺术家屈指可数,技艺纯熟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为数不多,大部分青年演员尚处于学的阶段。许多优秀传统剧目频于失传。传统剧目不下四、五百出,而目前反复演出的剧目只占其十分之一左右。不能挖掘京剧艺术宝库,不能继承传统剧目之精华,又何谈创新与发展呢?有关部门应组织戏曲理论家、京剧艺术家、剧作家等通力合作,加速对京剧传统剧目的整理和研究,多排戏、排好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影视屏幕,繁荣京剧舞台。同时应加强对青年演员的扶植培养。只有让他们多排戏,多演戏,才能使他们丰富舞台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和艺术水平。

从京剧的观众层次而言,则日趋老龄化。解决京剧危机要着眼于培养中、青年观众,特别是小观众。如是,京剧将拥有雄厚广泛的观众基础,京剧舞台也不愁“后继无人”了。一些青少年朋友由于不了解一些京剧的剧情,又听不清唱词,在他们眼中,京剧中剩下了固定的程式和慢节奏的唱腔。如此,他们怎能产生对京剧的兴趣呢?相反,对于一些熟知剧情及唱词的现代京剧,如《沙家浜》中“智斗”一场,青少年观众不但能接受,而且听得津津有味、心领神会,甚至随声附合,哼腔而唱。这种情况,会给我们一些启发,或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吧! 培养青少年观众,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振兴京剧决非权宜之计,一日之功,也不是轰轰烈烈一阵子就可奏效的事情。京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艺术体系。有人主张,京剧中的某些部分落后于潮流,欲大刀阔斧地将其砍掉,而代之以引进的新潮货色。如此“改革”,违背了京剧艺术的自身规律,必然会改得不伦不类、面目皆非。1992年春节文艺演出中,有一个节目叫做“英语京剧”,令人迷惑不解。京剧是独具民族风格和特色的艺术,那么“英语京剧”又从何说起呢?用英语演唱京剧唱段,或许是一种新尝试,但称之为“英语京剧”是否有欠斟呢?

京剧已面临危机,对这一优美古老的艺术是应大力抢救了,不然,它就有可能灭绝,造成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重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