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杀市民经济的清王朝

绞杀市民经济的清王朝

从清军进关到北京做皇帝,直至鸦片战争以前的这段时期,清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恢复和稳定了农村经济;另方面打击和绞杀市民经济(指自由商人,独立手工业者和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形成的经济)。尽管在康熙、乾隆、嘉庆时代,城市经济有进展,但从总体看,它对市民经济推行强力摧残和强力压制政策,而且还采取扶植封建性的垄断商业、高利贷等,来抵制新兴的市民经济。

清朝对沿海、沿江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先进的城市,实行强力摧毁的政策。不光是屠城,东南地方连农村都成了废墟,四川也是这样,弄得民无遗类。江西很多地方看不到人迹。当然它的主要锋芒是对城市。历史上著名的城市遭到血洗,如“扬州十日”。当时扬州不仅是盐商聚集的地方,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发展的地方,是南北交通的中心。还有“嘉定三屠”,江阴杀了二十多万人,只剩下八十三个人等等。皖南也是这样。凡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差不多都遭到了彻底的血洗和毁灭。这样,就把资本主义胎儿绞杀在母胎之内。譬如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严格禁止和限制人民开矿。因为开矿能把四面八方没有职业的失业人民聚集在一起,“聚众藏奸”,这非闹革不可,所以“断不可行”。嘉庆时请求开矿的商人、官员,无不受到斥责。即使让他们开矿,税也是很得的。或全部官买,或官买很多,只留下很少一部分让开矿的人自己去卖。为的是压制市民阶级,约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常关”、“厘局”,用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束缚自由商人的资本活动,束缚独立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你要掠起来,他就控制,还要强派“好汉股”,就是衙门要占股,有势力的人要占股,如皇帝的亲戚在西山煤矿占股,不仅要分红利,政治上还要控制。

另一方面,它尽力扶植钱庄、票号、当铺高利贷的发展,予以种种特权。山西人开的钱庄遍天下,就是从清朝发展起来的。当铺很多,譬如乾隆时代的大臣和珅,就有当铺七十五座,资金白银三千万两。每年利息达到本钱的三、四倍。扶植米、盐、珠宝、绸缎等方面的大垄断商,北京这样的大买卖更多;在内蒙的呼和浩特,康熙在三征噶尔丹的时候,扶植了一个最大的商号叫“大盛魁”。当时,“大盛魁”支配了当地汉人和蒙人的全部经济生活。他们的税收负担很轻,很多重利高价的商品比普通的小商品的税还低,甚至不收税,保护他们的高利货等等。出现了很多贱买贵卖,岁入巨万的豪商大贾,他们的资财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生活非常豪奢。譬如当时怀柔有个姓郝的,皇帝到他家去,他做了一百多样山珍海味给皇帝吃,吃一天饭,费十几万。扬州盐商的钱多得很。乾隆七次下江南,大盐商都请他吃饭,向皇帝进贡,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两银子。当时,大官僚、大贵族差不多都有当铺、绸缎铺、珠宝铺。形成这种商业、高利货畸形发展和转向土地兼并。满族贵族也参加放“印子钱”,借出以后,一个月借一元还两元,再过一个月,这两元都算本钱,过一个月零一天,就得还四元,再过一个月就是八元。

清朝统治者一面尽力扶植封建性的大垄断商、钱庄、当铺等等,一面拼命压制、打击自由商人、手工业者,如严格禁止华商出海贸易,不准人货出口;有时准许出口,但也严格限制人数,要用小船,哪天去,哪天回来,护船武器带多少都有规定。同时限制大船的制造;华商出口货物要加重征税,外商进口货物征税却低得多,甚至不征税等等。

清王朝推行绞杀市民经济政策,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带来很坏的后果。中国从明朝开始市民经济已经开始成长,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不会拖得那么长。由于清廷采取了那样的反动政策,对历史的前进起了促退作用。历史教训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否正确,对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