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汉阳保卫战之失
在1911年10月11日黎明武昌首义告捷后,当日晚至次日,汉阳和汉口的革命党人亦发动起义,迅速占领汉阳、汉口。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清政府立即任命陆军大臣荫昌为钦差大臣,督率3个军往援湖北。距离汉口以北10公里处的刘家庙车站是南下清军必经之路,也是革命军保卫汉口的前哨阵地,当时集结在刘家庙的清军共约2000余人,不久,南下清军先头部队进抵刘家庙东北的滠口。为阻止清军南下,革命军决定向汉口增兵,首先肃清盘踞在刘家庙的清军,10月18日黎明,革命军在炮兵支援下,向刘家庙车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于19日占领刘家庙车站。21日,革命军进攻受挫,被迫从刘家庙退至三道桥以南转入防御。26日,清军水陆协同,向革命军发动进攻。27至29日,清军集中更大兵力,继续进攻,革命的火炮和人员均受到很大损失。这时,同盟会骨干黄兴和宋教仁由上海抵达武汉。黄兴被推举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此时在汉口的革命军尚有6000余人,经过黄兴的动员整顿,士气复形高涨。31日,袁世凯抵信阳接任清政府钦差大臣,令第二军军统冯国璋调集军队猛攻汉口。汉口的革命军依托歆生路一带的房屋树木,与清军逐段逐屋争夺。11月1日上午10时左右,清军利用歆生路附近房屋作掩护,向革命军右翼逼近,同时用火炮轰击革命军防守的据点。革命军遭受重大损失,逐步后撤。黄兴见汉口革命军已被打散,无法挽回败局,遂决定退守汉阳,等待援军,再图恢复。11月2日,汉口失陷。争夺汉口之战,革命军和清军双方各死伤2000余人。汉口之战后,曾一度形成两军对峙的局面。清军攻占汉口后,进一步巩固阵地,加强军事力量。在汉阳的革命军至11月9日增加到2万余人,进一步加强了汉阳的防务。同时,革命军方面产生了急于收复汉口的思想。当时,军政府内部许多人认为目前新兵太多,又缺乏训练,不宜马上反攻汉口。黄兴没有采纳这些正确意见,而采纳了立即反攻汉口的错误主张。16日晚至17日,在黄兴指挥下,革命军发起反攻汉口战斗,一开始进展顺利,但很快就受到挫折,伤亡较重,被迫又返回汉阳。清军趁机于20日向汉阳发起进攻,革命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至26日,革命军的防线被突破。黄兴见败局已定,下令将兵工厂的武器弹药运往武昌。27日,清军占领了汉阳城。
汉口、汉阳保卫战,虽然表现了革命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但革命军在作战指挥上确有不少失误:革命军偏重于从正面与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清军争夺阵地和街道,未能充分利用道路纷歧、街道纵横的特点,迂回侧击敌人;不顾主客观条件,贸然反攻汉口;将汉阳设防重点放在汉水岸边,未能以更多兵力控制翼侧和制高点,亦未掌握足够的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