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以太漩涡说”
以太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的一种“最纯洁”的元素。1644年法国的笛卡尔首先把以太概念引入科学,提出了“以太漩涡说”。
何谓“以太漩涡说”呢?笛卡尔认为,物质是连续的;在这样的物质世界中,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产生运动,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来传递;因此,虚空是不存在的,整个空间充满了一种不可见的、连续的、可压缩的本原物质,这就是以太。笛卡尔认为,以太处于不停的激烈运动之中,正是在这种以太作用下,物体相互接触产生圆周运动,从而形成许多大小、速度和密度各异的漩涡。
既然宇宙是以太的汪洋大海,因此,在太初时期原始物质就只能经历漩涡运动。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转,就是因为在太阳周围有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足以推动地球和其他行星运动。月亮之所以绕地球运动,是因为地球周围有次漩涡或较小漩涡。在漩涡中重物趋向中心,轻物离开中心,因此,重物总是落下地面。笛卡尔把行星的圆周运动、重物的下落都归之于漩涡吸引的结果。
由于以太漩涡说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旋风和水流中的漩涡极其相似,给人们一个直观的感觉,所以很快为人们接受,成为风靡一时的学说。以太漩涡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以太学说,试图根据力学原理而不是用泛灵论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现象,是对泛灵论和神创论的一个有力冲击。但是事实上,以太漩涡说却是一个错误的假说,含有较多的谬误成分,最后还是成为历史的一个陈迹。
人们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要避免错误的认识,认识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