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与王明的结局
刘仁静和王明,都是中国共产党初期引人注目的人物。刘仁静是中共“一大”出席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十九岁。王明曾担任党中央领导人和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他们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都是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也为中国革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只有书本知识而缺乏革命实践经验,不了解国情不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外国经验神圣化,一味夸夸其谈、生搬硬套。并且处处以个人利益为重,而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人不老实。
刘仁静在北大读书时自诩读过不少马克思主义英文版著作,在会场和人谈话时便好搬教条好抬杠,大家讽刺他,叫他“小马克思”。刘仁静出席共产国际“四大”时结识了托洛茨基,便倾向于他。1929年6月由苏联学习回国途中特意找到找,仅在一起十几天,便成了托的忠实门徒。回国不久,便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在托派中,刘仁静也自以为是,要别人听他的,结果连托派也不理他,最后倒向国民党,倒向三青团。
王明1925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沾染上了教条主义习气。1929年回国后,便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当圣旨,根据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对“立三路线”由拥护转而反对,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也由拥护转而反对。1931年初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操纵了中央大权,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以“反右倾”为旗号,迅速把他的“左”倾冒险主义推向全党,致使“九一八”事变后发展起来的有利形势很快丧失,红军被迫长征。他在抗战期初犯的右倾错误,使一些地区特别是他负责的长江局工作受到恶劣的影响。以后他在检查自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的“左”倾错误时,也承认自己的小册子和许多提法都是“抄的”。他紧跟共产国际是为了把自己打扮成百分之百的“国际路线执行者”,借以吓唬人、俘虏人,树立自己的领袖形象。为了推行错误主张,他大搞宗派主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使大批革命干部和战士受伤害被杀害,严重削弱了党和红军的力量。当实践证明他错了并受到批评时,他又要面子,耍手腕,一会儿讨好毛泽东,大讲“学习毛泽东”,有机可乘时又批评毛泽东,进行反扑。不得已时检讨一下,过后又加以否认。到后来落得众叛亲离,孤零零死在国外。
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往往对学习社会理论感兴趣。但若把理论当教条,不审视国情不参加实践,不出于公心不为人民,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反而会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