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的悲哀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而形成高峰。宋诗在繁荣兴盛的唐诗之后发展,创造了一 种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即所谓“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对于宋诗这样一宗包罗丰富的文学遗产究竟如何评价,从南宋到晚清,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是贬宋派。这派大多是尊唐派,斥宋诗为“死声活气”(叶梦得)“粘皮带骨”,有的甚至认为宋“一代无诗”、“宋绝无诗”,或者说宋代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这一派应该自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起。严羽评苏轼、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时认为宋诗虽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接着又出其诗“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以及叫嚣詈骂之弊,为诗之一厄。严羽指出苏、黄一出,“唐人之风变矣。”唐宋诗的界限判然始开,严羽指摘苏、黄的诗风,实际上是在批判宋诗。严羽的这种理论对后代的影响应该说比较大。明代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选历代诗歌编成《诗删》,对宋诗只字未提,一时的论诗风气更是“尊唐而黜宋”.对宋诗的贬斥更甚。
与贬宋派相对的是尊宋派。这一派则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未得,皮气落尽,精神独存”(吴之振《宋诗钞·序》)“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刘克庄语)清初,吴之振、吕留良等人不满前后七子的尊唐抑宋之论,为显示“宋人之长”,编成《宋诗钞》,初集一百零六卷。此后编刻宋集、选辑宋诗,蔚然成风。
从文学史来看,历代是贬宋者多,尊宋者少。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但“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终非古人之诗”。现在看来,贬宋派和尊宋派的观点固然各有一些有益的艺术见解,但都失之偏颇。宋诗成就虽逊于唐诗,但要高于明、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必然的阶段,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