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流失现象

学生流失现象

前几年,小学和初中乃至大学在校生的流失均呈上升趋势。据国家教委统计,198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共流失428万,平均流失率为3.3%,初中在校生共流失287万,平均流失率为6.9%,比1987年均有所上升。据上海高教部门统计,仅1988年上半年,上海的80所大学中就有数百名大学生退学,甚至部分研究生也不安心于钻研学问,纷纷提出退学。

造成在校生流失的原因很多,对中小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知识贬值”、“读书吃亏”,产生了厌学情绪,纷纷弃学从工、辍学经商。据河北丰润县统计,由于厌学而辍学的流失生占中小学流失生总数的49.2%。

第二、只看重眼前利益。一些家长迫使学生退学,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致富的门路比较多,一些家长求富心切,不等子女成年,就让孩子为家里挣钱出力而迫使孩子退学。

第三、难以承受经济负担。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学生在校学习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使得一些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导致学生中途退学。据河北丰润县统计,这类流生占流生总数的15.1%。

第四、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差,跟班有困难,因而对升学感到希望渺茫而中途退学。据统计,因这种原因而流失的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

第五、教育内部的某些偏差。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内容单调贫乏,教学方法简单生硬,教育只面向少数有望升学的学生,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进而造成部分学生中途辍学。

与中小学不同,“脑体倒挂”的不合理分配制度、知识分子待遇偏低是影响高校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告诉即将成为工程师、教师的大学生、研究生们,中国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苦,房子、工资、职称问题一大堆。有的学生说:“辛辛苦苦几年,不如暴发户一天”。于是,部分在校生弃学经商,走上了个人发财致富的道路。

大量在校生流失的危害极大。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他们离开学校,流入社会,既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后患。中小学生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新文盲、半文盲大量增加,产生越来越多的低智能劳动者,从而势必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大批高校在校生的流失,不但使学生本人即将完成的学业前功尽弃,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使国家花费许多本来很有限的教育经费培养出的各类人才最终无法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