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洋务教育的弊端
张之洞是清朝晚期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是后期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是洋务教育的积极兴办者和洋务教育思想的阐述者,他提出并完善了“中体西用”的改良主张,成为洋务运动和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一种思想倾向,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中对此做了集中阐述。他认为,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和伦理思想、中国的经史之学和孔孟之教,这些是“正人心”之学,是办学育人的根本,应该放在首位。所谓西学,他归纳为“西政”“西艺”两方面,称为新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即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思想加上其科学技术。中、西学各有所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在二者的关系上,张认为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为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方能学西学,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
“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发展的产物,在向西方学习的初始阶段有一定积极意义。“西学为用”打击了封建顽固派守祖宗成法、反对一切外来新知识的旧观念,在“中学”的体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封建制度的解体添加了催化剂。在此思想指导下创立和发展的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儒学教育、发展了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代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新人。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历史的弊端。首先,他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西学”是以坚持中国封建纲常名教为根本目的,把西学紧紧控制在有助于修补千疮百孔的封建体制方面,而此体制是腐朽落后的历史陈旧物。而对于那些能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化是竭力反对的,他把这些新思想比作洪水猛兽。张之洞“西学为用”的实质就是在尊孔读经坚守封建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学习一点西方的语言文字、法制规章和为半殖民地工业服务的自然科学知识。其次,在中西学的关系上其内心的主旨和动机并非是进步的,其富强非为富强,学习西方也是心口不一,而拥护封建纲常名教、伦理道德和封建皇权才是其最高主旨,纯为“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严复语)再次,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形而上学思想,“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中体西用”就如同把马的腿安在牛身上,要求牛有千里马之用,在实践和逻辑上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切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