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中外哲理诗赏析
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令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所作。原词牌下有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东坡志林》卷一《游沙湖》记述作者与聋医庞安常的交往,也曾录有《浣溪沙》一首,与此词几乎全同,仅“门前”一词作“君看”。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经过一个短时期的调整,他又恢复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小词所表现出来的坦荡胸怀即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上片三句写清泉寺周围幽雅的风光。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出稚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干干净净,绝无泥土。傍晚时分,萧萧暮雨,远处传来了杜鹃鸟的鸣叫。下片三句写诗人目睹耳闻此景此声,所发出的人生感慨。但是,作者之慨,并未抽象道出,而是即景设喻,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换头以“谁道”二字唤起,再以取喻作答。古人一向认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本是生命的自然节律。可是苏轼却一反常调,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应当说,词中所讲的“人生再少”,不是生理年龄上的“再少”,而是指心理年龄上的“再少”。作者并以兰溪溪水的西流作喻,以水可向西流喻人可再少年。
“白发”、“黄鸡”常为古人用以表示世路的仓卒,光阴的迅捷。中唐白居易的《醉歌》曾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他的《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诗中亦曾说:“试呼白发思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黄鸡催晓,白发迅捷。每念及此,不寒自栗。这首词也一反老调,告诫人们不要吟白发、唱黄鸡。这倒不是不服衰老。生命的衰老是无可抗拒的;但是,人的心理年龄同样重要。清醒的头脑,健康的心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总之,心理年龄年轻,同样可以使人生“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