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更漏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①画堂: 有彩绘的堂室,指华美的居处。②眉翠薄: 指描眉时涂上的翠色已淡褪。③鬓云残:形容如云的鬓发散乱不整。④不道:不管。

【赏析】 温庭筠的词,既有像《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那样写得镂金错彩、隐约深曲的,也有像这首《更漏子》写得情意真切,疏朗直率的。这首词描写一个为离情所苦的女子,在秋雨淅沥的长夜,辗转难眠的情景。

词人选择了最为刺激人物心境的室内景物开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过去有人解释这里写玉炉、红蜡是用来反衬人的心理的,恐怕未必。其实,古代诗歌中写炉香缭绕、烛影摇红,倒是多与烘托孤寂清冷的气氛有关。如温庭筠另一首《更漏子》中的“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杜牧 《赠别二首》 中的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清照《浣溪沙》中的“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等等。这里写炉香、蜡泪,确实意在创造出一种凄迷伤感的气氛。“偏照画堂秋思”是进一层的写法,意谓此情此景已经令人不堪,偏偏这又是一个悲秋的时节,怎不更令人愁苦难挨呢!这一句又是女主人公极度愁闷中爆发出的内心的诘问,有很强的表情作用。

接下去,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这三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通过对女主人公长夜孤眠,辗转不寐,眉淡发乱情形的描写,反映了她百无聊赖、愁苦难眠,由心寒而倍感衾枕之寒的心境。

如果说,词的上片是以人物特写的近镜头从正面表现其形象,显露其内心世界的话,那么下片则是由环境气氛的渲染与画外音的方式,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人物的离情。”“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里的梧桐树,并非属于视觉形象,而是听觉形象,它描绘了夜静更深时,淅淅沥沥的秋雨滴落在梧桐树叶上发出的声响,给被离情所苦的女主人公带来的莫大愁意。雨打梧桐,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有情与无情,但女主人公却以一种深致怪怨的口吻责备秋雨的无情,似是无理之语,却充分写出她为离情所苦的程度,读来只觉一片痴情溢于纸外。“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紧承前三句而来,不仅把秋雨淅沥的声音描写得更具体化,而且从女主人公的耳中,心上落笔,写出她对秋雨之声的强烈感受,仿佛这连绵不断的秋雨,就是她心中那无边无际的离愁,无法排遣,无处解脱,只好听任其由 “三更” 滴落至“天明”。下片句句写景,又句句言情,真正写出了景中之情,情中之景,情与景融合无间。

这首词的分片颇有特色。上片全然写室内,写近景,色彩浓烈,突出刻画视觉形象,重在写实,透露心境;下片则全写室外,写外景,着墨清淡,集中渲染听觉形象,重在写虚,创造意境。上下片在描写上虽各有侧重,但又始终紧紧围绕着 “偏照画堂秋思”、“不道离情正苦”加以表现,所以能彼此烘托,相映成趣,显得格外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