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原文与翻译、赏析

秋风辞》原文与翻译、赏析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①秀:开花,这里指颜色。芳:花的香气。②汾河:发源于今山西宁武管涔山,流经河津县注入黄河。③棹歌:摇楫时所唱之歌。

【诗大意】 秋风吹来,白云飘荡;草木摇落,大雁南归;兰花吐蕊,秋菊芬芳;想念那美女,时刻难忘。乘着楼船,渡过汾河,河中央泛起了白色的浪花;奏起箫鼓,唱起棹歌:乐极生悲哀愁何多? 少壮能几时,年老又如何?

【赏析】 据《汉武帝故事》说,大约在元鼎四年 (前113)的秋天,汉武帝行幸河东,祭祀后土 (土神),在舟中与群臣宴饮赋诗。这首诗便是当时的即兴之作。诗中主要表现感秋、怀人与老大伤悲的复杂感情。

自从屈原在 《九歌·湘夫人》 中唱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秋风之歌,宋玉在《九辩》中发出 “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之慨,吟秋、悲秋,就成为诗人最喜欢抒写的题材之一。而这首诗,不仅在题材上继承了屈原、宋玉开创的诗歌传统,而且形式上也用楚声短歌写成,具有浓烈的楚歌风味。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一开头,作者就抓住最富秋天特征的景物大笔描绘,境界开阔,又带有几分悲凉的色彩,展示出一幅景色鲜明的秋风图。三四句笔锋一转,以比兴的手法抒写怀人之情: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粗读起来,这里写兰花、秋菊似乎是在继续描写秋景,但联系下句 的怀人难忘之情,却又分明透露出比兴之意,那兰花、秋菊岂不就是佳人容貌娇美、香气袭人的形象写照么?五六七句又是一转,从怀人回到描写泛舟河上的现实场景:“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荡舟中流,白波飞扬,箫鼓齐鸣,棹歌回荡,应该说,这都是写实的笔触,然而从这实景中仍然可以体会出作者情绪的波动。这三句,一句一景,一句 一个场面,极有层次地推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核心:“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凝聚了作者秋日荡舟的全部感慨。秋风乍起,白云飘飞,草木摇落,大雁南归,这略带悲凉的秋景那么开阔,那么清爽,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一代帝王的作者,与群臣一起荡舟,宴饮赋诗,怎能不有豪迈乐观之感! 然而,自然的规律却无法抗拒,即使贵为帝王,也不能抗拒衰老的降临,所以从这秋景秋情中,作者很自然地产生了乐极生悲之感,情不自禁发出了少壮能几时,老之将至奈若何的由衷慨叹!

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强烈感受,是人生的永恒缺憾,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人们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感受到人的生命由诞生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死亡的过程,于是,惜春、悲秋都沉积为一种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而象征着衰飒凋残、走向死亡的秋天就格外对人形成强烈的刺激。汉武帝的这首诗,正是从这个角度表现了一位帝王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这里或许有求长生不得的哀情,有无奈老之将至的感伤,也有雄才大略不得尽情施展的遗憾之情。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楚歌形式,每句都以 “兮” 字分为两小节,节奏鲜明,抑扬起伏。在结构上则两句或三句一转,显得自然流畅,起伏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