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江城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苏轼40岁,时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县)。②思量: 想念。③轩: 有窗槛的小室。④短松冈: 遍植矮松树的小山冈,指坟地。

【词大意】 转眼已是十年,我们生死阻隔,不知各自的情况,即使不思念,也难于忘怀。你的孤坟在千里之外,无法话说凄凉。纵使相逢也不认识了,我已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我夜来幽梦中忽然还乡,你在小轩窗内,正在梳妆。我们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伤心的地方:惟有夜晚凄凉的月色,笼罩着你坟墓所在的、遍植矮松树的小山冈。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词人对妻子王弗永不忘怀的深情及个人的身世感慨。此词写于熙宁八年 (1075) 密州任上。王弗16岁与苏轼结婚,她聪颖贤惠,有文才,两人伉俪情深。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廿八日她于汴京 (今开封) 谢世,时年27岁。次年归葬于眉山祖茔。

开头写“十年生死两茫茫”,点明妻子王弗已死10年之久,在生者与死者之间已被相隔在彼此全无所知的两个世界里,再也不能互诉衷肠。此处顿入正意,内含无限伤悼,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随后以“不思量”逆接首句,再反跌出 “自难忘”三字,笔势摇曳跌宕,语虽平易,却表达了对妻子的真挚深厚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妻子孤坟,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眉山祖茔,自己则被贬居密州。他时时感到心情抑郁不畅,这凄凉痛苦的遭遇和想念亡妻的悲伤,纵有千言万语又向谁诉说呢? “凄凉”二字,一方面写自己被贬的痛苦生活,凄凉孤寂的处境;一方面写思念妻子的凄楚情怀。以下笔锋一转,用假设之笔写道: “纵使相逢应不识”,因为自己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已经是 “尘满面,鬓如霜” 了。上片写梦前,几经转折提顿,将伤悼与身世之感写足。

下片记梦。写梦中的惊喜与醒后的悲哀。“夜来幽梦忽还乡”是下片引句,以下从 “还乡”展开。换头中的 “忽” 字写出了梦境的迷离恍惚。“小轩窗,正梳妆”,写词人归乡后看见亡妻似乎仍是十年前的楚楚动人的仪态,她正凭窗对镜理红妆。此时,两人相会,应是令人喜悦的,但梦境并非现实,生者与死者之间,只能相顾,却不能言,生离死别的千情万绪一时化作“泪千行”。这有泪无言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达了真挚深情。最后三句由梦境又回到现实,写梦醒后的悲哀。料想年年最令人断肠的地方是哪儿呢? 在明月的夜晚,一片短松围绕的爱妻坟地上。“明月夜,短松冈”六字勾出坟地的凄冷幽邃的境界,这凄苦的夜景是想象之辞,它进一步衬托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此为以景结情。

王若虚《滹南话》引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于情。”那是不确切的。其实苏轼很善于写 “情”,有时写 “豪放恣肆” 之情,有时写飘逸洒脱之情。这首词写的是 “悱恻凄戚”“真挚深沉” 的悼亡之情: “不思量,自难忘”感情多么深挚;“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多么惆怅;“夜来幽梦忽还乡”多么喜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多么悲痛;“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更是极度伤感了。这首词正如陈廷焯在 《白雨斋词话》中所说:“东坡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可见他并非“短于情”,而只是不喜欢那些“绮罗香泽”的艳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