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原文与翻译、赏析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④,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塞下:边境要塞,这里指西北边境。②衡阳:今湖南衡阳市,旧城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③边声:指笛声,马鸣、风号等边地凄凉悲壮之声。角:军中号角。④嶂:像屏嶂一般的山峰。⑤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后汉窦宪追击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记功。⑥羌管悠悠:羌笛声音悠扬。羌管,羌笛,出自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名。
【词大意】 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大不相同。大雁热切南归,对西北边塞地区没有一丝留恋之情。军中号角一吹,四面悲凉的边塞之声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长烟直上,落日余辉中,一座孤城关门紧闭。
将士们在离家万里的边地小饮浊酒。现在敌军未溃,边境未宁,怎么能有回京返乡的打算呢?月光皎洁,满地如霜,不时传来羌管悠悠的声音。戍边将士深夜难寐,将军戍边日久熬白须发,征夫流着悲伤的眼泪。
【赏析】 唐人诗歌善于描绘边塞苦寒之景,宋诗不长于此。但范仲淹以词笔为之,亦能摹写大漠荒凉,开苏辛豪放之风。
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军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国之情。
上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
首句先点出季节,明写一“异”字,劈头喝出,统领上阕。然后娓娓述说所异之景。“衡阳”句写大雁南飞,是目见之异景。“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无留意”,把大雁拟人化了。这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表现了塞下风景之“异”,也暗示了将士思乡怀亲的感情。“四面”句写边声四起,是心耳所接之“异”感。这既渲染了边地时刻防备敌人的气氛,更将边地风景之“异”具体化了。“千嶂”句写山城落日,仍是目见之“异”景。这句烘托塞外绝少人迹,无限寂然的情景。“孤城”,写出驻地关塞的险要,边土的荒漠。一个“闭”字,不仅勾画出边地的沉寂,同时还暗示戍边将士有时刻御敌的警觉。“长烟”是指直上的燧烟。边地报警或报平安,夜举火,叫烽;白天烧狼粪,举烟,叫燧。“长烟落日”与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境近似,突出了塞外风光的广漠、荒寂。
下片,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活的艰苦与思乡报国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戍边将士驻地与家乡相距遥远,那思乡之愁如何来解? 只好借酒浇愁,可是饮到的却是“浊酒一杯”,这酒不仅量少而且质差。由于连年战乱,田园荒芜,人民生活极为困苦,这一切又激起了戍边将士的报国壮志。“燕然” 句,就是引典来抒报国之志,总结秋来雁归人不能归之故。作者决心要像汉朝大将窦宪那样奋勇追击敌人,然后刻石记功,以为纪念。然而现在,敌军未溃,边境未宁,怎么能有回京返乡的打算呢?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为国击敌立功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和鼓舞。“羌管” 句,创造了明月如霜、思乡不寐的艺术境界。“将军” 句,为千古苦于战役者,呼号悲鸣,正气浩然塞于天地之间,而以情语作结,尤为动人,只有大英雄才能表现出如此本色来。
这首词,上片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雄浑沉郁的“边塞关山图”。画面由概括到具体,围绕一个 “异” 字逐层点染。作者善于抓住塞外风光的典型事物:大雁南飞,边声四起,长烟落日,层峦迭嶂,孤城紧闭。以此来表达戍边将士思乡忧国,决心守边御敌这一主题。下片采用抒情与写景相结合的方法,行文起伏,跌宕有致,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
北宋初,文人词继五代香软词风,至范仲淹,即景抒情,将塞外风光,报国之志入词,开拓了词的新意境。正因为作者能够深入边塞生活,才创作出这首开启苏轼、辛弃疾词派先河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