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林寿禅者壁》禅思哲理诗赏析

题宝林寿禅者壁

方 干①

邃岩乔木夏藏寒②,床下云溪枕上看。

台殿渐多山更重③,却令飞去即应难。

【注释】

①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从小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嫉贤妒能,不被起用。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方干门人搜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余篇,编成《玄英先生诗集》传世。《全唐诗》存诗六卷三百四十八篇。

②邃:深幽。

③台殿:亭台楼阁,指佛寺。

【诗本事】

诗人在这首诗的诗题下自注说:山名飞来峰。飞来峰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的灵隐寺前,又名灵鹫峰。相传东晋咸和初年(约326),印度高僧慧理登临此山,说:“此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所以命名飞来峰。这里古木参天,岩石突兀,如蛟龙,如奔象,如伏虎,如惊猿,坠者将倾,翘者欲飞,登临者恍惚若羽化成仙,命名为飞来峰,最为贴切。在安徽省,天柱山的第二峰也叫飞来峰。山顶有一块巨石,浑圆如盖,压在峰顶;其形如拳、如盘、如髻、如牛眠、如虎卧;孤耸峰头,不见伏脉,似从天外飞来,飞来峰因飞来石而得名。

【赏评】

诗人游览的这座飞来峰既不在浙江也不在安徽,而是位于广东韶关市附近约二十公里处。其峰峦奇秀,乃庾岭的分脉,下有北江的支流曹溪。唐高宗仪凤二年(677),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来到这里,在信徒支持下,于宝林寺中开始传法,发展桦宗南派。宝林寺因而被尊称为祖庭。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初又赐名南华禅寺,一直沿用到今天。

诗人是在酷暑时节登临飞来峰的。时值盛夏,飞来峰顶却是另一个天地。深邃的岩洞,高大的乔木,仿佛贮藏着冬日的清寒;云朵好像从床下飘过,轻快的溪水悠悠,使诗人感到了桃花源般的宁静。看到一座座壮丽的殿塔,诗人想到,六祖慧能一向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相所倡导的顿悟实在也和飞来峰一样的飘逸洒脱、气韵不凡,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排场上下工夫,修建如此众多的台阁?朱栏玉户,画栋雕梁,楼台高峻,壁砌生光,这浓重的富贵气息跟慧能的宗旨不相冲突、不会窒息心灵的创造吗?诗人忍不住感叹道:在这重台叠阁的重压下,飞来峰要想再飞起来恐怕是万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