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①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②,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③。【注释】
①常建,生卒年、字号不详。《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五十七首,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②茅亭:茅屋。
③鸾鹤群:诗人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诗本事】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常建任职的盱眙(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即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赏评】
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曲曲折折,见不到头。在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片白云。抬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依然多情来伴客人。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所养的药草依然长得茂盛。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
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诗评选辑】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