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这首诗前六句一意写竹。紧扣“临池竹”的特点,首句极言竹之高,竹梢摩云,在平静的天幕上勾出自己的轮廓,并且很有色彩感:竹青翠葱茏,与蓝天白云相对衬,显出其洒落清奇的气格,所以言“质”。次句是写从池水中观竹,“垂彩映清池”,也是两相对衬。竹影斑驳,倒映池中,愈见池水的平静清澈,也显出了竹的丰姿多彩。随后一意写池与竹。“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以写竹为主,但一点不脱离池。轻风吹过,竹影摇动,巧妙地与池中清波相融合,正不知是竹影拂动清波,还是清波流动竹枝。这二句写得很有功力。五、六两句仍旧从池与竹一并着手,但却随着想像加以延伸:“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咏竹本是在赞美竹,前面所写已是极尽赞美,但仍只是拘于竹本身而言,这二句则稍有不同,竹叶斑驳,恰如龙鳞,竹枝流动,又若凤翅,这样作者对竹的赞美就由原来的拘于本身而延伸到了龙、凤这两个中国人最为尊贵的偶象之中了。
最后两句,由直观描写转入抽象说理,写竹的本性。“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竹具有耐寒之性,凌冬不凋,苍翠如故,这和松柏等相同。竹之美,不但在其外观有葱翠之色,高标之茎,婆娑之叶,摇曳之态,更在于它有内在的凌冬不凋的性。虞世南歌赞的是内外兼美的竹,实是借此以喻人中之君子。同时也表现了竹因其有其内在的质美,才始终保持了它外观的美。如无“凌冬性”,那虽在气暖风和的季节得娟娟美态,到凛冽寒风中也就枝枯叶殒,岂不粗疏难看。这也就启示人们,“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要修外美先修内质,这才能如临池竹那样四季常青,风姿绰约,无一时减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