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其十六)·[南朝]《乐府》》原文与赏析

[南朝]《乐府》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

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子夜歌》全是四句五言,共四十二首,这里选的是第十六首。相传最初是由东晋名叫子夜的女子所造。这些诗“皆女子口气,齿吻亦绝肖”(肖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诗中极其大胆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表现出羞涩缠绵的种种情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年长妇女、或曾错过当嫁机会的女子对正当年少者的忠告。全诗先理后喻,极富有人生的哲理。

前两句是说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当嫁,否则良机错过,盛年莫再,容颜易老。“蹉跎”,是虚度光阴的意思;“老”,年岁已大,而主要是指青春容貌的衰老。人由“年少”到“日老”,这是自然的规律,谁也逃脱不了。那么,为什么有的女子及时当嫁,有的却失去了这个时机?除了外部客观原因外,就女子本身来看,主要的是如何对待“年少”的问题。只要珍惜“年少”,积极求爱,则能及时当嫁;如果不珍惜它,蹉跎岁月,青春的时光就会白白地流过去了,待到衰老已是来不及了。这两句用“年少”与“日老”、“及时”与“蹉跎”对比,深刻地说明了对待人生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以及两种不同的结果,有力地忠告“及时”努力的重要,“蹉跎”光阴的危害。

然而,人总是当时糊涂事后明。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对正面劝告的领悟是深切的,而对于正当年少的女子,则就不易有“日就老”的危机感。如何将人的自身无法感觉到的道理真切地表现出来呢?后两句“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巧妙地用花草盛衰的自然现象来启发。作者将人生从“年少”到“日老”的缓慢进程,一下子缩短成花草一岁一枯荣的急剧变化的过程,并将小草置于深秋霜下,那枯萎的形象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即使是最艳丽的春花,在无情的秋霜之下,也必然枯萎凋谢。这眼前所能见到的“霜下草”,就是人生“日就老”的象征,由这个联想,领悟人生易逝的道理就深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