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唐代禅宗高僧黄蘖禅师,上法堂向徒众宣示佛教精义时所说的两句颂语。
从科学上讲,这两句话强调梅花能经受最大的寒冷,并不正确。因为梅花虽耐寒,仍然有一个适应的限度。我国古代最先长江南北都遍布梅树,南方如杭州、苏州、梅岭自不用说,就是长安的曲江及河南一带也都多见,这是从唐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的。宋以后发生了变化,北方的梅树基本绝迹,所以北方人已不识梅花。梅尧臣的诗说:“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王安石说:“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都可证明这一点。为什么北方梅树突然绝迹呢?据物候学家的分析,就是北方气候变冷所造成的。可见,认为梅花什么样的寒冷都不怕,并不正确。
不过,梅花毕竟是在严冬开放的,在特定的江南这个气候区域内说它是经历了严冬而吐芽,却仍然是正确的。何况这里仅仅是一个比喻。
黄蘖禅师使用这个比喻是要说明,只有经历了磨难和考验,佛教徒才能达到透彻领悟佛法,使自己完全摆脱尘俗一切痛苦的光明境界。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为宣扬佛教旨趣说法,即使能如醍醐灌顶,也只能起消极作用,有何意义呢?
然而睿智的人们认识了这一比喻本身所具有的辩证内涵,用它来启发积极奋进的人们认识人生道路中苦与乐、劳动与收获、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使它具有了积极的意义。这两句颂语,出于《宛陵录》。后来很多小说、戏曲引用了它,就已经对它作了积极的理解。不用说,我们今天在使用它时,更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精神,意义是更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