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谢灵运
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长行达户场。
旷流始毖泉,湎途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这首诗,当作于谢灵运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之时。诗写作者劝农种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欣慰心情。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赞美种桑之前贤。“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这开头两句,引《诗经》说明,种植桑树,剪治枝条,是自古以来受到赞美的。接着说:“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前贤为什么要种桑呢?这是为了帮助后人纺织事业的发展。前修,即前贤,前代的贤人。纺绩,缫丝叫纺,织麻叫绩。这两句,说明种植桑树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诗的中间六句为第二层,叙作者之劝农种桑。“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我心中熟知礼法的告诫,常常因没有办法教百姓富益而感到惭愧啊!佩,心中默默记住。知方,熟知礼法。微,无的意思。这两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为感到惭愧,所以便想到要效法前贤,下面也就写种桑了。“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阳春嘉月,是会快速过去的,现在趁着农事空闲的时候,发动百姓栽种桑树。古语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作者熟知礼法的告诫之后,能付之实践,做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这真是“语语皆能践,万卷非空虚”。接着就描绘种桑的场景:“疏栏发近郛,长行达户场。”种植的桑树,犹如稀疏的栏杆,从外城开始,一长行一长行地向远郊伸展,有数千万株。
诗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写作者欣慰的心情。“旷流始毖泉,湎途犹跬迹”,宽阔的流水开始于涓细的小流,遥远的路途必须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到达。旷流,宽阔的流水。毖泉,初出的汩汩而流的泉水。湎,当“缅”之误。缅途,遥远的路途。跬,古时称半步为跬,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一步。这两句诗,也道出了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的这一深刻哲理。由于认识到这一哲理,所以作者种桑后的心情,就感到十分欣慰。“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预计使这些桑树长成时,于蚕业生产是有利的,这是我供职海滨值得欣慰的事。诗中反映出谢灵运认识到前贤之言虽美,只有加以实践才能成为好事;而实践又必须一步步地进行,不可能一蹴而就。理论要转化为实践,实践又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首虽然是田园诗,但它的含义不仅仅在写田园风光上,寓有深意,给人以哲理思考。作者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矫揉雕琢痕迹明显。可诗中的几组对句,却增加了诗歌的整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