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原文与赏析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字有道,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相唱和,在唐末颇有诗名。曾手编所为诗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传于世。他自称他的诗“不要俗人知”(《寄郑谷》),“名言与俗违”(《赠张处士》),《唐才子传》说他的诗“学力精赡”、“清润典雅”,《唐诗纪事》说他的诗“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他的诗确达到了精微深奥的境界。

这首诗题为《白鹿洞》,白鹿洞有白鹿书院,系读书处所。唐贞元年间,李渤为江州刺史,在他曾隐居的庐山五老峰下,引流植花、建台筑殿,号为白鹿洞。因李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以此得名。唐末兵乱,高雅之士多来此读书。王贞白为江西人,他有诗句“诗味匡山色,卧谙湓浦声”(《赠浔阳冯明府》)可见也曾在此读过书。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著名学者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讲过学。

这首的第一句说读书的乐趣。从春到冬,从晨到暮,都陶醉于书中,“不觉”时光已逝,这就自然地引出第二句说时光的珍贵。光阴之珍贵,诗人用“金”作比,以显示其价值。其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稍纵即逝,逝则不回,不可逆转。金银尚可创造,时光无法增加。书海无涯,人生有限,要克服这一矛盾,一是要不浪费分秒时间,一是提高时间的单位效率。诗人叫人惜时读书之语,深知人心,故流传久远。

诗的三、四句说,如果不是道人来引笑,则仍然沉湎在对“周情”、“孔思”的追寻中。周情指周诗,即《诗经》;孔思指孔子的思想,即《论语》。《诗经》、《论语》为学习内容,“追寻”为学习方法和态度。由此反衬学习的认真,一心一意在探寻诗义文意,毫不懈怠。

王贞白告诫人要惜时,不落入青春易老、韶华易逝的一般感慨,没有人生短暂、荣华不久的悲叹,而教导人惜时读书。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所讲的读书内容不外是儒家经典,但宽泛地理解,今天人读书也应如此。同时“一寸光阴一寸金”讲时间价值,超出了读书的范围,揭示了普遍规律,此语内容既深刻,且形象通俗,音调谐适,也就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在人们生活中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