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末题酒家壁·[宋]马定国》原文与赏析

[宋]马定国

苏黄不作文章伯,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到头奸党是何人?

马定国生前正值宋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的时期。当时朝廷内部政治腐败,佞臣专权,政治改革朝秦暮楚,新旧两党争权夺利;对外苟且偷安。统治者的昏庸腐败,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起了下层人民的强烈不满,甚至连曾寄富国抗敌希望于统治者的封建知识分子也改变了立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定国于宣政末(1125)年题诗酒家壁。作者题诗后由于诗中讥讪权臣而获罪。

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当时激烈的党争而写的。诗前两句历数苏轼黄庭坚等才学过人,不愿为文坛领袖,甘愿浮沉官场,为民请命,而童贯、蔡京之流,倚仗权势,狼狈为奸,祸国殃民,反深得皇帝赏识,被委以社稷重任,权倾一时,对这种不公平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义愤。当时,童、蔡二贼正大权在握,作者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题痛斥二贼,不仅体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而且也说明童、蔡已恶贯满盈,到了众人唾骂的程度了。正义忠谏之士获罪罹难,而翻手云、覆手雨的跳梁小丑却始终能官居高位,至“三十年来无定论,到头奸党是何人”!纵观历史,三十年来并无定论,有谁能知:到头来奸党究竟是谁?这是作者愤激之词。其实,言外之意似乎告诉人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孰是孰非,忠诚奸佞,人民早已了然于心了。只是由于封建君主昏庸无道,是非不分,良莠不辨;下层人民又苦于豺狼当道,唯敢怒而不敢言,致使忠介之士蒙冤无可申,权臣奸佞冒天下大不韪,为所欲为。面对这种情况,空有一腔正气、一怀胆魄的作者,除置生死于不顾,痛斥黑暗的现实外,还能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呢?

三四句从历史概括的高度,对封建统治者是非不分、忠奸颠倒的现实给予辛辣的讽刺。它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昏庸、官场险恶、是非无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对统治者完全丧失了信心。同时,也从侧面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历史并非始终泾渭分明的,然而历史终究是公正的。人民群从才是真正的历史审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