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徐玑,南宋诗人,与同乡徐照、翁卷、赵师秀三位诗人并称“永嘉四灵”。他们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之风,其诗多写田园山水,偶有灵秀之气;而在这种灵秀之气中,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徐玑这首诗正是如此。
《秋行》原有二首,主要抒写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赏之情。此处所录是其中的第一首,通过对秋蝉、碧柳、清溪、木叶的描写,表现了浓郁的秋兴。前一联写傍柳听蝉。诗人于清秋乘兴出游,傍着柳荫,一路信步徐行,喜听那蝉声戛戛,有如弹筝一般。秋蝉长鸣,本是平常之景,不足为奇,可诗人却凝神细听,兴味盎然。究其原因,乃是缘于诗人以闲适之情追求一种野逸之趣,借写闲游听蝉表现出他宁静安恬的心境。后一联写叶落清溪。诗人听蝉之余,又静观默察,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叶落溪水细浪生的瞬间镜头,然后付诸笔墨,写来颇具诗情画意:一道清溪,水平如镜,一片树叶,偶然飞落水面,顿时泛起涟漪。可以想见,诗人闲静的心境此时将随着溪水的波动而产生无可名状的起伏。这联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前联相应,同样反映了诗人对那种野逸之趣的艺术追求。
除了浓烈的诗趣以外,后一联“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两句,还富含着深刻的哲理。艺术形象的客观意义往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不管诗人徐玑当时作诗是否意识到一定要表现什么哲理,但是,我们从这两句诗所描写的自然意象中至少可以悟出这样两点:其一,平静的溪水因一叶飞来而失去平静,这说明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才不致于陷入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同时,也说明了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原因的,既有内因(如溪水本身能够流动即是内因),又有外因(如一叶飞落水面即是外因),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溪水象固体一样不能流动,再有多少落叶飞来也不可能产生细浪)。其二,平静的溪水一时间又发生波动,这说明静和动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而静是暂时的,动则是经常的,事物只有通过“动”才能变化发展。比如“小溪清水”,假若长期静止不动,那就会失去其清澈可爱的特点,成为一泓死水,以至变腐发臭。况且,溪水的不流动只是一种宏观现象,也并非绝对不动;就微观而言,诸如水面分子的蒸发、死水中细菌的活动等等,也仍然在不断产生运动变化。因此,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只有动才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