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鲍照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鲍照生当门阀制度方盛之时,才秀人微,仕进无途,故其诗每以怀才不遇为主题。这首诗托以咏史,感慨时事。诗中以主要篇幅描述富家贵族奢华得意光景,末尾以严君平自况,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守道安贫的耿介之志。
开头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以财富矜夸争相求仕的社会风气。“五都”和“三川”,泛指都市。汉代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三川,郡名,秦置,因其地有河、洛、伊三川,故名。这两句为互文,意谓五都、三川之人,皆以财富相矜夸,以名利为追求。“百金不市死”一句,向无的解。市死,即死市,弃市,指受死刑。《淮南子·说山》:“拘囹圄者以日为修(长),当死市者以日为短。”又《泛论》篇云:“而立秋之后,司寇之徒继踵于厅,而死市之人血流于路。”可证。昔陶朱公云:“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见《史记·货殖列传》),此处降而为百金,意思是说,稍有钱财的人即可以钱通融,免于死罪。而言外是说,钱多的人即可谋得高官。如此才能和上二句相连,而全诗亦在讽刺以财富取官不学无术的人。“明经”,本指博通经术。汉代通经学的人可以作博士官。故《汉书·夏侯胜传》载:“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俯)拾地芥耳。”以明经而取高位,尚为凭本事吃饭,诗人何未感慨?盖此句当连上而意会,指豪富之家,以明经为幌子,混迹官场。
“京城十二衢”等八句,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京城游仕的巨幅画卷:在纵横交错的大街上,高楼的飞檐鳞次栉比;已经做了官的人春风得意,华丽的帽带随风飘舞,前来求官的人策马扬鞭,跃跃欲试;天还没有大亮,达官们的高车驷马,纷纭而至;宾客侍者前呼后拥,车马上装饰的珠宝眩人眼目;好一派繁华景象!这一层纯用描写,不着议论,而作者睥睨嘲弄的神气,宛然如见。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寒暑”二句,承上文生发议论。钱仲联曰:“此二句为比,炎凉世态,见于一时,故百花争趁浓春时节而争媚,犹仕者及时追逐功名也。”(见《鲍参军集注》)窃意“寒暑”二字当承上启下,非指世态炎凉,而是说贫富贵贱并集于一时,求仕者繁华竞逐,而严君平独自寂寞,是“寒暑”二字注脚。严君平,名遵,汉蜀郡人。卜筮于成都市,日阅数人,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肆下帘读《老子》。扬雄少时曾从其游学,称为逸民。严君平隐于市朝,本无意于求仕,鲍照以君平自况,而用世心切,故曰:“身世两相弃”。两相弃者,身弃世而不仕,世亦弃之而不任也。是鲍照在以严君平人格自勉的同时,仍有怀才不遇的愤慨。
此诗抒情言志,最得力于对比。前边写富家贵族,竞逐于名利之途,写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后只以一韵写君平寂寞光景,便戛然而止,两种人品遭际,形成强烈对比。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守道安贫的节操,皆不言而自见。
此诗的构思,似受到左思《咏史》其四的启发。其诗曰: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