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克庄
官军半夜血战来, 平明军中收遗骸;
埋时先剥身上甲, 标成丛冢高崔嵬。
姓名虚挂阵亡籍, 家寒无俸孤无泽。
乌乎诸将官日穹, 岂知万鬼号阴风。
这首诗以血泪之笔描写战士为国捐躯的悲惨景象,对其遗族得不到抚恤表示强烈的愤慨。
前四句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血与死的描绘:夜半,血战犹酣;平明,满目遗骸;战后,荒原上是垒垒高耸的坟冢。作者以哀飒的笔墨,阴郁的色采,再现了战场景象的悲苦。令人注目的是,“埋时先剥身上甲”,一个“先”字,直斥将官重物不重人,体现对战死者深切的同情。士卒如草芥一般赤条条的埋于地下,留在家中的亲属又如何呢?“姓名虚挂阵亡籍,家寒无俸孤无泽。”根据南宋诏令,战死者的遗族可享有一笔“军赏”,但这只是纸面上的东西,遗族实则一无所得,战死者的遗孤缺衣少食。“虚挂”二字,尖锐嘲讽了统治者的言而无信,无情地揭露了那些侵吞军赏者的丑恶嘴脸。最后,诗人从心底深处发出强烈控诉:“乌乎诸将官日穹,岂知万鬼号阴风。”一将封侯万骨枯,尤其是那些贪官庸将,他们的官爵是建立在垒垒白骨之上的。诗人警告他们:不要无视那些战死者喷怒的呼号!可谓字字是血,字字是火,愤慨之情襟带全篇。
同盛唐雄奇豪放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相比,此诗格调要苍凉萧飒得多,全诗感情压抑,意绪阴冷,也在愤慨和不平的控诉中表现出诗人深重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其意不在反战,也不是揭露征戍之繁苦,而是寄托诗人忡忡忧心:在山河破碎、军威不振的形势下,如此对待国殇,如此对待其遗族,怎样收复失地?处在南宋国运穷蹙的局面下,同一切爱国篇章一样,此诗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