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谦
将军归来气如虎, 十万貔貅争鼓舞。
凯歌驰入玉关门, 邑屋参差认乡土。
弟兄亲戚远相迎, 拥道拦街不得行。
喜极成悲还堕泪, 共言此会是更生。
将军令严不得住, 羽书催入京城去。
朝廷受赏却还家, 父子夫妻保相聚。
人生从军可奈何, 岁岁防边辛苦多。
不须更奏胡笳曲, 请君听我入塞歌。
本诗沿用汉乐府诗旧题,以浓烈的笔墨,展现了凯旋将士与亲人团聚的悲烈场景,表达了诗人渴求消除边患的美好愿望。用意曲折,很有特色。
诗的开头,起笔不凡,如石破天惊。幕帷拉开,一支威武雄壮军队的入塞图,豁然映入读者眼底。将军“气如虎”的英雄气概,“十万貔貅”昂扬的士气,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诗以凯旋入关突接,使诗意顿起波澜,为下文的“认乡土”设下铺垫。将士们历经战阵,茹苦含辛,枕戈达旦,出生入死,一旦归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低低的城中房屋,他们指指点点,认得这是他们赖以生长的乡土。而亲人们也“拥道拦街”相迎,使队伍不能通过。这里极力写出欢迎场面之盛。用“堕泪”写其神情,如见其人闻其声,真实地描述出历经劫难之后,亲人团聚之时的悲喜交并的复杂感情,在莹莹珠泪里,蕴含有对亲人九死一生、平安归来的暗自庆幸,也是对饱尝战争忧患经历的无言述说,写来亲切感人,气氛严肃、悲烈。这又不能不使人想象到,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广大人民热烈支持的结果。至“将军令严”句,写出将军催促壮士们进京受赏,诗歌便进入第二个层次的描述。在这里,诗人又设置了一个趣味横生的悬念。得胜回朝的将士们受了什么赏?是封官,是拜将?诗中“却回家”三字,暗示读者:他们不求高官厚禄,愿使“父子夫妻保相聚”。这正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的木兰具有同样情致,足见感情的纯真、质朴。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具有旺盛的斗志,强大的战斗力。结尾二联,写他们从军的动机和愿望。他们的从军是“可奈何”,实在是出于不得已,但愿边境从此无事,永远听不到“胡笳曲”。回应上文,再次补出不愿受赏的原因。至此,悬念全释。
据史载,公元十五世纪中叶,居住在北方边寒之外的瓦剌族,屡次进犯明朝边境。公元1443年,曾兵逼京城,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民为反对侵略,争取和平,踊跃参军,英勇作战。这些内容,作者融化在凯旋将士入塞的画面描绘之中,将将士气势、亲人聚首、入京受赏、载誉还乡诸多场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人们反对侵略、渴求和平的愿望,构思精巧,层次井然,而且语言纯朴,自然,不多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朴实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