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宸《朱陈村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清]吴寿宸
乐天曾赋朱陈村,我今更睹朱陈民。相违千载生苦晚,昔闻未信今见真。众人且莫嚣,听我歌朱陈。我来正逢二月春,桑麻满野青铺棻。机梭轧轧响中屋,牛驴矻矻行平原。山深县远风气古,女修织纴男鉏耘。两姓缔好传世婚,罤弟甥舅情颇殷。有酒皆家酿,有肉皆圈豚。黄鸡白菜各欢会,相要醉倒田家盆。年高似饮菊泉水,客至喜逢桃花源。不羡估客乐,岂肯丁从军。死徒无出乡,况乃生与存。我也暂行役,不久还乡枌。青鞋布袜甘我贫,不信但看村中人。
《朱陈村歌》为吴寿宸模仿唐白居易《朱陈村》所作的拟乐府体诗作。诗歌以质朴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朱陈村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小农经济生活的羡慕和渴望,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全诗分作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昔闻朱陈村,今访朱陈民;接下廿句为第二层,写朱陈村见闻;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愿望。
在诗人笔下,朱陈村是个山深县远,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地方。你看,这里幽深恬静,风光秀美;桑麻遍野,绿树成荫;野花芬香,泉水叮咚,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里户户机杼响,家家有余粮,无兵役之苦,无徭役之劳,男耕女织,悠然自得。这里世风古朴,民殷好客,黄鸡白菜,美酒一卣,朝夕相聚,一醉方休,令人心悦神往,赞叹不已。这里重礼讲孝,敬老爱幼,斑白不负载,年高饮菊泉, (见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南阳宝雉,幸足观瞻;郦县菊泉,差能延寿”)亲亲邻睦,和善相处,世代通婚,情意殷殷。真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无怪乎诗人也要辞官归隐,落户朱陈。
处于乾隆时期的吴寿宸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桃源式的山村呢?其创作意图何在呢?难道仅仅是效法孟子《梁惠王上》描述井田,曹操作《对酒歌》,陶潜写《桃花源记》吗?不,古往今来,抒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歌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田园乐土,总是立足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一面美的镜子,将社会上一切伪诈、黑暗、龌龊、污秽反射出来,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恰如列宁在《论托尔斯泰》一文所说:“托尔斯泰的空想学说正象许多空想学派一样,是具有批判成份的。”以围绕着朱陈村这个桃源式的山村所作的作品为例,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唐白居易首作《朱陈村》一诗,撮要如下: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我生礼义邦,少小孤且贫。……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显而易见,白居易作此诗,是为了抒发江州之贬后的抑郁心情,批判混乱、污浊的中唐社会。后蜀著名画家赵德元,根据白居易《朱陈村》诗,作《朱陈村嫁娶图》,意在歌颂山区人民淳厚的风尚,抨击分裂战乱的时局和上下交争利的世风。北宋大诗人苏轼观赏了赵德元的绘画后,作题画诗二首: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苏轼又从原画宕开,结合北宋的社会现实,开拓出新意。诗人指出,县吏日夜催钱逼租,使得边远的朱陈村也不得安宁,这景象那里还有一丝诗情画意?公开对统治者提出诘难,表现了诗人为政宽简,关心人民疾苦的政治立场。生活在乾隆年间的吴寿宸,面对着尖锐的民族矛盾,统治者血腥的镇压,自然没有苏轼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抨击现实,只有使用白居易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以朱陈村的富庶,衬托现实的贫困:以恬静有序衬托了现实的纷杂混乱:以古朴敦厚的世风,衬托了现实的薄情寡义;以安贫乐道的哲学,衬托了现实的名利必争;以亲亲邻睦,衬托了现实的尔虞我诈。可见作者学习唐人的诗作,反映的还是清代的社会现实,还是以理想社会之美,去鞭笞现实社会之丑,从而达到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从艺术上看,本诗既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产生了使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的艺术效果。朱陈村本是徐州丰县的山村,白居易、赵德元、苏轼都曾为之赋诗作画,但这仅是传闻,连作者也不相信。经过走访才“今见真”由不信到相信,作作者拐了个弯,读者自然也随着绕了个弯。这种手法, 自然比直说要强得多了。但朱陈村毕竟是理想社会的化身,将其社会生活描写得愈真实具体,愈合情合理,愈说明它只是一个优美、理想的田园乐土,作品也就愈有诱人的艺术魅力。这种宏观虚构,微观真实,以浪漫主义手法作框架,以细节的真实描写作基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人确信,虚幻的朱陈村是实有其地的人间胜境, “不信但看村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