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第四折|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孟汉卿

第四折

[叫声] 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诲,教诲的心聪慧,若把这冤屈事,说与勘官知;

[醉春风] 不强似你教幼女演裁缝,劝佳人学绣刺。要分别那不明白的重刑名,魔合罗,全在你,你。若出脱了这妇衔冤,我教人将你享祭,煞强如小儿博戏。

[滚绣球] 我与你曲湾湾画翠眉,宽绰绰穿绛衣,明晃晃凤冠霞帔,妆严的你这样何为?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做一家儿燕喜; 你可便显神通,百事依随。比及你露十指玉笋穿针线,你怎不启一点朱唇说是非,教万代人知。

[倘秀才] 枉塑你似观音像仪,怎无那半点儿慈悲面皮?空着我盘问你,你将我不应对,我彻上下,细观窥,到底。

[蛮姑儿] 我则道在那壁,原来在这里。谁想这底座儿下包藏着杀人贼。呼左右,上阶基,谁把高山认的?[道和] 方知端的,知端的,虚事不能实。忒跷蹊,教俺教俺难根缉,教俺教俺耽干系,使心机,啜赚出是和非。难支吾,难支对,难分说,难分细。那些那些咱欢喜,咱伶俐,一行人个个服情罪。若非若非有天理,这当堂假限刚三日,可不的势剑倒是咱先吃!

【鉴赏】第四折,写张鼎破案的经过。张鼎接这宗案卷,府尹只给他三天严限。破不了案,张鼎就要替刘玉娘偿命。张鼎所承受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张鼎废寝忘食,用尽心机,三推六问刘玉娘,终于使她想起是卖魔合罗的小贩寄信来,其人留下的一个魔合罗仍在家中这一重要线索。

魔合罗虽是一尊玩偶,不会说话,却是破案的关键线索。张鼎抓住魔合罗仔细观察,终于在底座下发现塑魔合罗的人名叫高山。于是,顺藤摸瓜,审问高山,知道了李文道,又用计套出李文道父子的口供,查出了真凶,为刘玉娘平了反、伸了冤。

魔合罗是平反刘玉娘冤案惟一的物证和寻找寄信人的重要线索。面对它,张鼎焚香祷告,乞求许愿,责怪嘲讽,装神弄鬼,做张做智,开始了对它看似严肃的 “审问”[叫声] 追忆了魔合罗昔日教诲孩童、启迪孩童心智的功德,盼望它此刻也能显圣显灵,说透刘玉娘案件的真相。字里行间看似乎平心静气,像两个知心朋友在面对面谈心,其实,隐藏张鼎焦急的心情。[醉春风]曲中,张鼎再也不能保持平心静气的心境了。“要分别那不明白的重刑名,魔合罗,全在你,你。” 声调短促,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张鼎焦急的心情。然而,一尊“土木形骸” 的玩偶如何能开口说话呢? 因此,[滚绣球] 曲词里,张鼎对魔合罗怨气冲天。先说三国时李信纯养的黑龙驹能救李信纯的命,前秦苻坚骑的马能救苻坚,你为什么不通灵显圣,可怜这负屈衔冤的鬼,指出图财害命的人。再唱道: 我替你魔合罗画眉、穿衣、戴帽、妆严,就是要你到七月七日乞巧时,做一家儿欢喜,你可以显神通。为什么你不启朱唇、说是非,教万代人知?这真是把魔合罗当活人审问,张鼎此时的心情已是急如火焚。然而,魔合罗依然是魔合罗,它无法改变它的没心肝的无动于衷。张鼎于是一改虔诚的乞求、许愿,对魔合罗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枉塑你似观音像仪,怎无那半点儿慈悲面皮?” 昔日显神通灵的观音,在这人命关天的危急关头,露出了它中看不中用的本质。担着极大风险的张鼎理所当然要对它“彻上下,细观窥,到底”。以便找到勘案的线索。终于,于山穷水尽之处,忽遇柳暗花明,竟不料在座儿底下发现了魔合罗制者的姓名,于是,心花怒放,终于打开了冤案侦破的关键。

以上五段唱词,逼真地描绘了张鼎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表面看是审问魔合罗,事显荒唐,实际上却表现了张鼎的智慧与才干。因此,他能够在心情焦虑烦躁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冷静思考、细致察看的头脑,才能绝处逢生,侦破冤案。另外,作者紧紧围绕着魔合罗来塑造人物形象,打开案情缺口,使这部戏摆脱了一般公案剧的窠臼,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

[道和] 一曲,表现了张鼎大功告成后既得意又感慨万千的微妙心理。回想办案的前前后后,他仍然心有余悸: “若非有天理,这当堂假限刚三日,可不的势剑倒是咱先吃!” 一个正直的封建官吏,在解民于倒悬时却要冒着风险,这不能不是对当时社会的绝妙讽刺。“难支吾,难支对,难分说,难分细” 这一组重复词语的联璧对句,活脱脱披露了张鼎当时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一言难尽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