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中吕] 迎仙客
张可久
秋夜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①。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注释】 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的垫石。杵: 指捶打丝麻布帛等织物使之柔软洁白的捣衣棒。
【鉴赏】 此曲题为《秋夜》,但写的并不是秋天的夜景,作者以此为题,是抓住秋夜传出的阵阵捣衣声,传达出浓浓的闺怨,是一曲典型的闺怨曲。
是这样的一个秋夜: 秋雨乍晴,月光显得十分迷蒙。秋夜静极了,但从丹桂飘香的院落中传出的阵阵捣衣声却传得很远、很远。是啊,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天又转凉了,闺中的思妇惦记着远方的丈夫,连夜捣帛为丈夫准备寒衣。夜已深了,已是二三更,然而那千千万万的捣衣声仍绵绵不断,此起彼伏。捣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闺妇们无尽的思念,捣衣声声,声声捣在人们的心上,旁人听了都觉心碎,都觉愁苦不堪。
这首曲子让人想起唐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这首诗也写了秋天的月夜长安城里万户捣衣的情形,作者直接进行了叙述交代,从正面写出了闺妇的悲怨,而此曲则通过环境的渲染,通过听者的愁闷从侧面写闺妇的幽怨。开篇的 “雨乍晴” 就让人们感到了秋雨带来的逼人寒气,“月笼明” 又使人们感到了如那不能朗照的朦胧月光般的、挥不去赶不走的无限愁绪。这些描写都为下文写愁怨作了很好的铺垫。末句“不管愁人听” 更是以旁人衬思妇,很好地表达出闺妇的愁怨,试想,连旁人听了尚且愁闷不堪,更何况那捣衣的思妇呢?在这首曲中,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秋景、捣衣声及旁人的描写,很好地衬出了思妇的愁怨,将闺妇的离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