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瞻·[双调] 殿前欢
李伯瞻
省悟
好闲居,百年先过四旬余,浮生待足何时足,早赋归欤,莫遑遑盼仕途。忙回步,休直待年华暮。功名未了,了后何如?
醉醺醺,无何乡里好潜身。闲愁心上消磨尽,烂熳天真。贤愚有几人,君休问,曾亲见渔樵论。风流伯伦①,憔悴灵均②。
【注释】 ①伯伦: 指晋代刘伶。②灵均: 指屈原。
【鉴赏】 这两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劝世自警的主旨。
“团栾灯花,稚子山妻” 的生活情趣,自然是那些热衷功名利禄的痴人们所不能理解的。人生百年,稍纵即逝,如果不抽身回步,何时是了呢? 作者在描述这种心境的时候,我们不难看出他心中充满着不能自拔的矛盾,所以才有“百年先过四旬余,浮生待足何时足”、“功名未了,了后何如” 这些自我反省的话语。这只能表明作者的不能及早抽身隐退并非甘心情愿,而是事出无奈。
人生在世,岂能不分是非贤愚?但作者却说“贤愚有几人,君休问”。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元朝社会黑暗,颠倒是非,不分贤愚。因此,所有的一切是非贤愚都是无从理论的。想想身处晋代乱世的刘伶是那样风流倜傥,乘鹿车,携美酒,使人荷锸相随,纵酒放达,路死路埋; 还有行吟憔悴的屈原,洁身自好,忧国忧民,最后自沉而死。古人已矣,无论是风流的刘伶,还是憔悴的屈原,他们的人格德业纵然再高尚,到头来都不过是渔夫樵父们谈古论今的话柄。想到这里,人生的一切似乎都可以放弃,但事实却又不尽然。假如作者真想遁世逃名,又何必发这些 “贤愚有几人,君休问” 的牢骚呢? 既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又可见作者还是有是非贤愚的人生标准的。
这两首小令,表面看是劝世自警,消极引退,骨子里却是郁郁不平,对现实充满着反感。他曲折迂回地表达了生活在元朝黑暗社会中大批知识分子苦闷、压抑、扭曲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