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叨叨令悲秋·周文质|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正宫·叨叨令 悲秋

周文质

叮叮噹噹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剌落。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靠。

这首小令写的是作者秋夜独处、难以成眠的愁苦之情。

前四句着力于自然声响的描写,通过铁马(风铃)的闹、促织(蟋蟀)的叫、细雨的哨(即潲,斜飘)、梧叶的落,渲染出浓郁的凄凉气氛。这里,“闹”、“哨”和“落”不仅是对铁马声、雨声、叶落声的描状,而且还暗示了个“风”字。正因为有风,挂在室外屋檐上的铁马才会“乞留玎琅” (叮噹作响状)地闹,漫天的细雨才会“淅零淅留” (淅淅沥沥)地潲,枯干的梧桐叶也才会“失流疏刺” (沙沙作响状)地落。当然,除了这些无生命的自然声响外,还有躲在草丛中的促织在“依柔依然” (婉弱尖细状)地叫,从而使这秋夜悲鸣曲中又倍添凄凉。古人有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有“自古逢秋悲寂寥”之说。以上这些声响,本极易感发人的愁绪,有一于此,即已令人难以为怀了,何况它们是众籁毕集呢?更何况时当更深人静的秋夜呢?本曲作者耳闻风声、雨声,铁马撞击声、促织凄切的叫声,雨打梧叶声和梧叶随风飘落声,不就更容易触发其一怀愁绪了吗?

这种愁绪既与秋声的触发紧相关联,又反转回来融入萧瑟的秋声之中,从而使得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交合在一起,形成了作者那悲欢莫辨、哀苦难言的“悲秋”情绪。在这种情绪的萦绕下,作者怎能进入梦乡呢,“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靠。”两个“睡不着”的叠用,愈发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闷,这愁闷排解不开,推卸不掉,万般无奈,只好“迷颩模登” (昏昏沉沉貌)地向“单枕”上靠了,至于这是一种什么愁,作者没有明言,只是在枕前着一“单”字,微妙地传达了个中信息。

这首小令显受前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关汉卿的影响。略早于作者的关汉卿在其[大德歌] 《秋》中这样写道: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如果细加对照,不难发现两支曲子在取材、立意、写怀等方面的相似。然而,较之关曲,这首小令又有新的开拓。这种开拓,一是衬字的排比句式的巧妙使用,如前四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每句又都加入一个四字的摹声词,即使得曲词排宕而下,酣畅淋漓,又借衬字与正文的同义互用(如“叮叮噹噹”与“乞留玎琅”)、细微尽致地传达出了各种自然声响的特质。二是选用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造成了各种声响远近大小的区别,如“闹”字令人产生风吹铁马、叮噹作响的喧闹之感,这是由于快马距人最近、响声最大的缘故;相比之下,“叫”的声音就要远一些、弱一些。当然,孤立地看一个“叫”字,可能是刺耳的高叫,也可能是悦耳的低鸣;但“叫”前冠以“依柔依然”四字,就令人顿生如泣如诉的凄切之感。三是曲终奏雅,借一“单枕”,揭开“睡不着”的谜底,从而使得这首以流畅奔放见长的曲子骤添无限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