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诗文原文与赏析

《长干行》言情赠友诗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唐时商人妇与丈夫之间早年的相恋及婚后的离别相思之情。以层层铺叙的手法,通过对女主人公一生中典型生活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其鲜明个性特征,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出生活于中世纪,出身于市民阶层中的妇女的典型形象。表现了她们爱情的欢乐、离别的痛苦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与渴望。

首六句通过回忆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少妇与其丈夫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甜蜜相处。同居于长干里的这对小夫妻,她们自童年起就是感情无间的小伙伴,诗人用她们童年时代在一起进行的有趣的游戏,生动地表现出她们夫妻之间自幼性格融洽、感情亲昵的情景,她们在自己家门外、水井边,折花为戏,以竹代马、互相追逐嬉戏,没有争吵的苦恼,只有友谊的欢乐,这正是她们夫妻爱情的基础,也是女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前提。诗人所摘取的女主人公早年的生活花絮,抓住了儿童生活的特点,显得生动活泼,真实可爱,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刻画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中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尽管女主人公与其丈夫是“青梅竹马”、“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但那不过是一种纯洁的友情,婚姻的结合才使她们的这种友情升华为更高的爱情关系,女主人公忠贞不二的爱情观,也是在这种关系的建立之后逐渐形成的。“羞颜未开”、“千唤不回”真实地再现出封建时代女子初婚时的羞涩情景,笔触细腻,景象逼真。在变友情为爱情的突变期,女主人公还来不及考虑到有关爱情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对于爱情的坚贞不渝是在相互更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愿同尘与灰”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表白,也是她在较长期的爱情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崇高爱情观,在誓相白头偕老的炽热感情冲击下,她所体验到的爱情生活一直是幸福的、欢乐的。还不会想象到生活也会给爱情带来痛苦。诗人通过“岂上望夫台”一句,不露痕迹地将女主人公由欢乐引向痛苦,从而揭示出女主人公另一种更深刻的感情变化。

“十六君远行”六句,写出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别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出于要长期忍受离别独处的孤寂生活,同时也包含着女主人公对于丈夫旅途遭遇险阻的无限担忧。盛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商业往来已经非常繁荣,这种商业繁荣给新兴起的市民阶层开拓了新的生活途径,但在这条途径上也充满了艰难危险。女主人公望着那浩渺的江水,不禁想到暗礁遍布的长江三峡,似乎看到了滟滪堆的险不可触,听到了哀猿的裂空悲鸣,自己的丈夫能够顺利地越过那可怕的天险,平安地回到自己身边来吗? 这种恐惧和担忧,驱使她经常来到与丈夫相别的旧地,直到丈夫临行时因徘徊不愿去而留下的足迹都布满了青苔,她仍站在那里,向着远处的江面凝望,充满了忧虑,充满了期待。

“苔深不能扫”以下六句,写女主人公对于久别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远出经商的丈夫,由夏到秋,一去无音,暂别成了久别,相爱变作相思。长时期的孤栖独处,相思之情越来越深。特别是秋风乍临之际,蝴蝶满园,双飞双栖,更是令她遇景生情,触目惊心,无知的蝴蝶,尚能厮守共处,比翼同飞,而自己却与丈夫远隔两地,长久分离,怎不令她情感心伤。长期的相思化作无限的悲愁,致使红颜渐衰,人也因此变得苍老,仍然不见丈夫归来团聚,这正是一个对爱情有着炽烈感情,渴望幸福美满的共同生活的年轻妇女最不堪忍受的痛苦。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变化,用比兴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因久别丈夫而引起的相思痛苦之深。

最后四句写女主人公对丈夫早日归来的热切渴望和期待。孤独和寂寞、离别与相思所带来的无穷愁苦,并没有使女主人公因此变得消极绝望,相反,她却更热切专一地在盼望着丈夫的早日归来,并殷勤寄语远方的丈夫:归来时一定要先捎信告知家中,我要一直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去迎接你。在这家常平淡的话语之中,寄寓着女主人公对于丈夫强烈的爱恋,无限的深情,远道相迎的行动,正是这种爱情力量的自然流露。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离别痛苦的煎熬之后,女主人公对于丈夫的爱情更加纯真专一,也更加强烈了。

这是一首杰出的爱情叙事诗。诗人通过一系列生活环境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温柔的性格,细腻的感情,塑造出一个具有忠贞不移爱情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节曲折多变,叙述委婉,行文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乐府诗的特色。《唐宋诗醇》 曾评此诗说:“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揭示出了这首诗在描写生活情节、深化人物感情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