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词》言情赠友诗歌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
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
美人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
夕阳帘栊江上楼。舟中采莲红藕香,
楼前踏翠芳草愁。芳草愁,西风起。
芙蓉花,落秋水。江白如练月如洗,
醉下烟波千万里。
熟悉 《诗经》的读者都知道,《秦风》之中有一篇 《蒹葭》,是描写诗人寻求 “伊人”终不可得的惆怅心情的。其第一章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第二、三章字句稍异而内容全同,通过反复咏叹,渲染出一种 “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 (朱熹语) 的凄迷忧伤境界。对于此诗的主题,向有慕念友人与追求恋人二说。我以为,从诗的缠绵哀婉格调来分析,视为男女恋情之篇更合适。何景明是一个善于拟古的诗人,他的某些诗篇,能在学习古人的表情方式与技巧时加以一定的变化,用以抒写自己的感情。这首 《秋江词》,就是从 《蒹葭》篇的意境得到启发,借古人之境界进行点化,扩张与改铸,来成功地表达对于一个意中人可望不可及的缱绻之情的。
全诗巧妙地用三言与七言两种句式长短错落地配搭而成,这种近乎长短句词的杂言体式,适宜于就声传情,抒写出婉转曲折、为一般规整的齐言诗所不容易表达的细腻感情。作者采用的虽是即景传情的常格,但他为了传达特定感情而精心塑造的 “有我之境”,却是极为典型而优美的。诗名 “秋江词”,全篇都以秋江的瑰丽景色作为抒情背景与依托,情与景自始至终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景中含情,就情敷景,意脉贯串,达到了抒情的极致。一上来的四个三字句: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用笔简洁,设色清丽,秋江晚景如在画中。以下三句: “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从烟波浩渺的大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驾舟追寻意中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七句共是一境,溯其根源,是由 《蒹葭》 篇第二章的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二句变化而出,但内容远比 《诗经》 原句更为丰富多采,意境更为幽婉层深。特别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径直出现,更为传神之妙笔。这里没有花费力气去铺写他的愁苦之态与执着之意,而只是兴到笔随地作浦风吹帽、寒发萧疏的清苦肖像勾画,就使得主人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情怀跃然纸上。“美人立”以下六句,写对意中人的追求与倾慕。“美人立,江中流”二句,引出那位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形象。这个意境,从《蒹葭》 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等句化出。《明诗别裁》 的编者于此批云: “ ‘美人娟娟隔秋水’ ,风度似之。”这是指的何景明善于学习杜甫。老杜 《寄韩谏议注》 有句云: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何诗实亦受杜句启发,风度逼肖,只不过杜句写的是男子,何诗写的是女子而已。“暮雨”四句,写抒情主人公秋江黄昏之时几次追寻美人行踪。这里是采用双起双承的笔法,分写两次行动,其意略为:“在一个暮雨潇潇的黄昏,我眼见她乘船出江,风姿绰约地采莲摘藕,她船上透发的香气馥郁四散,使我为之陶醉; 又一个晴朗的秋江之傍晚,我看见她在夕阳映照的江楼之上倚帘而立,我无从亲近她,只能在楼前的草地上徘徊久之,我的渴念之情,使得芳草也为之生愁……”这四句,语约而意丰,哀惋而缠绵,主人公执著而深沉的恋情被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了。诗的最后六句,则自诉爱情落空之后的衷伤落寞的心绪。这一层描写,是《蒹葭》 中所没有的,属于作者自辟蹊径的创造。“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四句,以顶针续麻的修辞方法,承转上文之意,以风起花落为喻,暗示爱情落空,所求不遂。这种不露痕迹的描写,使相思之恨的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末二句“江白如练月如洗, 醉下烟波千万里”, 写实而又带夸张, 极自己所求不遂之后的无恨惆怅。在这月色如昼的美丽的秋夜,主人公美梦成空,无聊之极,于是在舟中独自痛饮。大醉之后,他晕晕忽忽,任从扁舟顺流飘下千里万里,也无暇顾及了。这里不明言愁,而愁怀浩渺之状隐然可见,作者抒情技巧之高是不待赘言的。全诗主旨是写失恋之怀,但由于所创境界富于象征性,因而我们甚至可以将它作为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易得的佳作来看待,不必以恋情诗囿之。何景明的诗,不一味仿古,而是注重新意境的创造,这一点在“前七子”中是较为独特的。王世贞《艺苑卮言》 赞云:“何仲默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这首《秋江词》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清丽秀朗的意境特征与风格特色。尚须说明的是,《明诗别裁》 的编者对此诗末二句“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批云: “一本节去末二语,更有余韵。”对这个看法,我们还不能同意。因为这是两个表达抒情主人公所求不遂的惆怅心情的关键句,舍之则使此诗不成全璧。而且这里以景结情,景中含情,空灵蕴藉,“余韵”流于言外,并无意尽于篇之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