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诗文原文与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言情赠友诗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共二首,这是其一。与其说这是一首送别诗,毋宁说是“诗家夫子王江宁”抒发怀友之情,表白自己表里澄澈的心灵绝唱,俞阶云曰: “借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 (《诗境浅说续编》)

起首“寒雨连江夜入吴”,写景兼点时令,“寒雨”点出时间。“连”、“入”两字,将江南绵绵淫雨和萧萧秋风连在一起,“连”字把雨势写得浩淼无际,“入”字把雨势写得极富有动态。在这江水奔腾,江岸寂寂的夜里,作者送友,契阔话别,心如潮涌。世途的坎坷,被贬的幽愤,异乡的愁苦,迁客的辛酸,都涌向心头。窗外淅沥秋雨打荷叶,屋内孤灯一盏伴人影,“高楼送客不能醉” (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千言万语胜美酒,因此,首句写景给人一种苍凉浑厚之感,显得诗的意境阔大,蕴含极深,这样为第二句蓄好了势。

次句 “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即天亮,客走之后,作者一人,此时此景,作何感想?一个 “孤”字,把作者心境全盘托出,可谓一字千金,神来之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无思的巍峨山岳,写得孤瘦凄苦,正烘托出人的幽愤悲伤,“深情苦恨”,故陆时雍曰: “炼格最高,孤字自作一语。”(《诗境总论》 )

末二句突兀而来,转折极曲,显得与一、二句不连贯,其实,这是曲笔婉达,曲中见致。此次旅行,辛渐由润州 (今镇江)北上到洛阳,王昌龄从江宁(今南京) 冒着 “秋海阴”、“楚云深” (同题其二)之天气,为之送行,可见并非泛泛之交。送别在即,作者不写与辛渐分别依依不舍之情,而是深入一层,去写自己思念洛阳亲友,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更衬托出王、辛两人交情之深,分别之难,此一致也; 省去自己让辛渐捎语问候洛阳亲友,而突出洛阳亲友问候自己,这种用 “己思人乃想人思己”的手法写思念,与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二致也; 以送辛渐为媒介,将辛、王、洛阳亲友的相思连为一体,此三致也。因此,“如”、“问”,作为设词紧承上句,景情谐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问”字不但省去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也省去了许多繁冗的礼节,将作者和亲友深厚诚挚的友爱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可见 “问”字的 “超凡入圣” (胡应璘 《诗薮》 ) 。

尾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承上句 “问”字作答,可谓妙语天成,含蓄隽永。龙标因 “不矜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 《唐才子传》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野宴》 ),虽遭远谪,然其凛凛正气的性格不变,坚贞不屈的意志未改,表里澄澈的心灵如故。志同道合的亲友关注的正是这些,但龙标并未说出。故钟惺曰: “龙标七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亦终说不出。”( 《唐诗归》 )因此,看似平淡思亦奇的答语,把朋友之间诚挚友谊、深情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用“冰心”,“玉壶”比喻 “志行之洁” (黄生语)并非龙标之独创,鲍照就有 “清如玉壶冰”之句,李白的 《玉壶吟》 就表现了他与世俗不同流合污的坚贞傲岸的性格,然而龙标的句,却是绝唱,“妙绝古今,别有天地。”(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这体现在: 他用冰心玉壶,不仅表现了挚友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自己的 “神骨莹然如玉” (周珽语) ,而且也表现了他对 “谤议”者的无声回击,更表现了他光明磊落、我行我素的个性和品格。因此,此诗构思力避俗套,想象出奇。

总之,前两句通过烟雨茫茫,水天连接,楚山孤峙,吴水咽流的景物描写,使诗的意境苍茫浑厚,“深情幽怨”。后两句通过叙事抒情,怀友相思,表白心迹,显得构思精妙、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