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至华山下宿王山史家》言情赠友诗歌
重寻荒径一冲泥①,谷口墙东路不迷②。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③。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④。
自笑飘萍垂老客⑤,独骑羸马上关西⑥。
这首诗作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顾炎武第二次入关,到华山宿于王弘撰家之时。王弘撰字无异,一字山史,读书华山。明诸生,不应征赴清朝博学鸿词试。顾炎武曾称赞他“笃于友朋” ( 《广师》 ),这首七律就是他们友情的写照。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他的诗也多少带有学者诗的特色,喜好用典,而又能用得恰到好处,有时又能化用典故,不露痕迹。诗的开头两句:“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重寻” 点出他是第二次到华山“荒径”用 《归去来兮辞》 中句意,而又将“松菊犹存”句化入下面分别描写松、菊的诗句中,使人丝毫不觉其用典。这两句诗,一说旅途中寻荒径、走泥路的情景,一说所走到之处,表现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苦。紧接着,又以 “万里”两句概括地写出沿途的所见和感受,尽管上年的战乱已经平息,但似乎兵甲之气仍可隐约感受得到,放眼万里河山,令人产生“落落”和“凄凄”的凄凉之感。诗人以气势宏大的笔触,来描写他一路入陕时的情景。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紧承首联,前半首几乎是一气呵成。到五、六两句,诗人转而描写他到达友人王山史家后的情景。“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两句,描写王山史家松菊满院的景象。青松满院,处处苍翠; 新菊初发,一片嫩黄,充满着诗情雅意。“旧翠”描写青松之苍古,“初黄”表现菊花之新嫩。松和菊历来是文人雅士喜爱吟咏的,它们既是具体可见的美的形象,又象征着主人的高尚志节,雅致情趣。所以,诗人描写故人之家,仅择松、菊两端也就足以表现他对主人的由衷赞美,表现他与主人志趣的十分相投,其他的就都可以略而不论了。结句“自笑飘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又将笔触拉回到对自身的描写。诗人用杜甫的诗意,写自己如飘萍一般,行踪难定。顾炎武是很有民族气节的,清兵入关以后,他曾四出奔走,参加过抗清活动。只是到后来见大势已去,他才隐居,以著述为生。此处“自笑”飘泊垂老,骑马走千里之外,正是他后来抗清失败、失意家居后心境的写照!
这首诗在写诗人自己的景况时,表现了他与友人王山史的情谊,特别是含蓄地以松、菊隐喻主客所共有的高雅志趣。这是一首叙事、言志、抒情互相交织一起的诗歌。
注释
①荒径: 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冲泥: 指走泥路。唐杜甫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 “虚疑皓首冲泥怯。” ②谷口: 地名。《元和郡县图志》: “汉谷口县在九嵕山东, 仲山西, 当泾水出山之处, 古谓之谷谷。”墙东:指长安城以东,此指作者前往的陕西华阴一带。③三秦兵甲: 指康熙十五年(1676) 叛将王辅臣之乱,后被平定。三秦: 泛指今陕西关中。项羽破秦入关,三分秦关中之地,称三秦。王辅臣叛,踞陕西的龙驹寨,断商、雒南路,故称为三秦兵甲。④菊蕊:菊花。⑤漂萍垂老客: 唐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飘萍” 喻到处飘泊,居无定所。⑥羸马: 瘦马、弱马。关西: 函谷关以西,即今陕西省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