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
位于珙县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系根据《珙县志》“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命名。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平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较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是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至今仍保留着208具悬棺。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余米,多系整根楠木挖凿而成,棺内随葬有麻织或丝织品服饰,带鞘铁刀,铜圈、骨碧、竹簪、木梳、竹筒、木质漆碗、条木拐杖和青花瓷碗等生活及装饰用品。悬棺周围的岩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注目的中心。僰族是一支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明朝时称“都掌蛮”。僰族奉行“敲牙完婚”和悬棺崖葬的习俗,在远古时代,僰人如何将巨大原木凿成的笨重棺材放上悬崖峭壁?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探索之谜。僰人悬棺区景观丰富多彩。距麻塘坝悬棺区4公里的官帽山林区,面积万余亩,茫茫林海,颇为壮观。曹营乡苏麻湾悬棺区一带,隐藏着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寨、古堡、古战场等僰人遗迹,为悬棺景区增添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珙县城边的洛甫河“蜀南温泉”,水质好,水温适宜,流量充足,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古诗文赏析]九丝城行明·杨慎
九丝城畔都蛮哄,刘显擒贼姚梧纵。
千户组绶丧其元,六郡疲民哭亡恸。
远碍近哨烟尘昏,江阳戒严长宁奔。
咫尺成都消息且拥蔽,何况虎豹九关金马门!
这是一首反映明嘉靖间九丝城都掌人据地反明,酿成兵祸的诗。作者哀疲民之罹难,痛当政之无睹,痛切之情,溢于言表,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第一句写得朴实,简捷,同时,写得有力,写得急切。战祸当前,容不得半点套语。亢声一呼,犹如刀枪剑戟,扑面而来。短短七字,交代了兵祸发生的地点,主事人,解答了这首歌行要说的是什么事。在述事中,用了一个“哄”字,哄,众声也。什么“众声”,在都掌人看来是义愤填膺,起来反抗。在统治阶级看来,是叛乱,是“聚众闹事”。杨慎虽遭谪戌,到底是士大夫,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所以下了一个“哄”字。但是从全诗来看,他还是在追究统治者的责任,谴责锋芒直指朝廷,所以情有可原。第二句“刘昱擒贼姚梧纵”。一“擒”一“纵”,自古以来就是统治者对付少数民族的两手。从文意上看,作者对这两种手段,一律都加以讥讽。事变前不能安之、教之于未然,事起后又重操或擒或纵的故技,岂惟于事无补,简直形同儿戏。
事变发生了就有后果,后果的确不堪设想。
千户是把总以下的小军官。这些军爷们,平时虐待、镇压少数民族,都掌人起义事,他们就首当其冲。六郡,指的是与兴文毗邻的六县。这六县的老百姓,夹在都掌人和官府之间,都掌人是“叛服不常”,朝廷是“剿抚不定”,有首民谣说:“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这样梳子梳来,篦子篦去,刀子剃去,时间又延续得那么长,“二百年抚剿相寻,数十载猖狂益甚。”他们怎的不“疲”于奔命,怎的不哭天无路,痛心疾首!一个“疲”字,活画六县平民,罹祸之惨。
下面两句说的事发地点狼烟遍地,尘雾弥天;相邻官府惶惶不可终日。
通观中间四句,前联以官、民对映,后联本境、邻县对映,巧手剪裁,不蔓不枝,短短三十二字,即将祸乱之惨毕现目前,若非㓦划老手,孰能为此?
至此,笔头一转,以雷霆万钧之力,戛然收煞。
咫尺成都,极言其近;虎豹九关金马门,极言其它。连成都都消息不通,何况禁卫森严的天子宫门。果真是消息不通么?不是。省城装着不知道,是怕皇帝佬儿追究;皇帝佬儿佯装不睬,是束手无策,是顾不得人民死活。这是诗人的巧妙的设词,这样,挖苦得更痛,鞭挞得更有力。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大家用笔,大抵如此。
还有一点,结尾句法突然改变,由原来的七字句突变为九字句,效果是文气益雄,咏叹益深,歌行味益浓。杨慎是西蜀才人,殿试榜首,在明代诗人中别标一格,以歌行乐府独步一时,他的乐府歌行远绍六朝,熔铸唐代,于这首歌行里亦复见之。
(芦管)
〔现代散文〕 在四川省宜宾地区珙县与云南接壤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平坝——麻塘坝。平坝十来里长,一二里宽,清清的螃蟹溪由南向北从坝子中间流过,两岸是大片的沃土良田,坝边岩脚,竹树葱茏,农舍掩映。平坝的东西两侧,鳞次栉比地耸立着二三十座高岩。高岩的顶部和侧边,茂林修竹,青翠欲滴,远远望去,恰似一尊尊系着绿色披衫的古代战将。绝壁之上,飞挂着一百六十多具悬棺,遗留着密密麻麻的桩孔。悬棺由整木挖凿而成,呈尖顶长形七面体,颜色或铁灰或暗红,虽经数百年以上风雨,仍保持完好。棺木多置于凹岩之下,或在岩壁凿孔安桩,置棺于上,或利用天然岩腔,置棺穴中。棺木或横放、或竖放、或叠放、或搁成三角形挂置。岩壁和凹岩的顶部,红色岩画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构图简练,形态生动。有人物,有鸟兽,表现骑射、渔猎、耕作、杂技、舞蹈……十分引人注目。
踏着散在落叶的山路,我们来到目前保存悬棺最多而又完好的另一集中地——苏麻湾。苏麻湾距麻塘坝二十来里,也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在邓家河(南广河的上游)北岸高耸着一座巨大的褐色石灰岩,陡峭的岩壁腰部,密集地悬挂着四十多具悬棺。清澈明净的河水从岩脚缓缓流过,深潭如镜,倒映着对岸一座座秀丽的石笋——美女峰。
过了珙县地界,我们来到了兴文县的德胜乡,去游览僰人当年的都会,蜀南名山——九丝山。沿河两岸的石岩上可见许许多多的悬棺遗迹。这里的遗迹与珙县的明显不同。珙县的悬棺主要是崖悬棺,即在峭壁上凿孔安桩,置棺于桩上或将棺木放置在天然岩穴。这里的悬棺主要是崖框棺,即在峭壁上人工凿出头大足小比棺木略大的崖框,将棺木嵌在框内。再有是珙县的棺木保存较完好,而这里的棺木荡然无存,只剩下一方方空崖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地人告诉我,这一带原来是明朝官军征剿僰人的战场。当年明兵攻打附近的九丝山时,早把这一带的悬棺毁坏尽了。
我盼望已久的九丝山到了,心儿怎能不怦怦直跳!九丝山是当年僰人农民起义军领袖阿大王的大本营,上建有城,“四面以丝围之,重约九两,故名”。站在山下向北仰望,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异峰突起,耸立着巍峨的九丝山。满山竹树,郁郁葱葱,银色飞泉,悠悠扬扬。山高1300公尺,方圆40里,四面陡峭如削,仿佛一只巨斗倒扣山梁,又似一座绿色屏风直插云霄。我们从南面爬山,经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寨门遗址来到山上。看见山上有山有水,有沟有谷,有森林耕地。东行不远有一块杂树丛生的平地,是阿大王宫殿遗址。往西行数十米,是当年义军粮仓遗址。再往西行,转过山湾,是九丝山险关西关口。关西山腰石堡上有一方明代万历元年的官方石碑。碑文称:“俯视万灶星屯,蛮巢鞠为焦土”,全是为明军攻克九丝山剿灭僰人歌功颂德的,今天却成了他们屠杀僰人的罪证!
僰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奉行孩子成年打掉侧门牙和特殊的悬棺葬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这个民族就存在了,封为僰侯。现在的宜宾市,有僰道古国之称。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这个民族突然从历史上消逝了,从此再也找不到一个僰人,成了历史之谜。一种说法认为经过明王朝的剿灭,幸存的僰人将阿姓的“阝”旁改为“亻”旁姓何,汉化了。另一种说法是他们迁移到云南、贵州的深山老林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融合到其他少数民族里去了……孰是孰非,只有等待科学工作者拿出充分的依据来破译。
(黄培锦)
〔民间文学〕 从前,这里是一片荆棘丛生,虎狼出没的穷山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历尽千辛万苦,开发出美丽富绕的家园,所以他们被人们叫做僰人——“人”字上面加“棘”字,就是说他们是披荆斩棘的人;他们的村庄也叫僰庄。
僰庄中有个姓何的老猎人,老伴早已去世,留下两个女儿,一个养子。大女何翠姑,年十九,勇敢坚强、机智果断,有男子一样的性格;二女何亚姑,年十七,温柔美丽,是一个多情的姑娘。他们自幼跟父亲打猎,弓马娴熟,刀枪精通,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们敬老爱幼、乐于助人,所以乡亲们都很喜欢姊妹俩。养子李海棠,原本是汉人,跟父母跑江湖,卖艺糊口,后来父母双亡,只身流落到僰庄,老猎人见他孤苦伶仃,便收留了他。这人在江湖上学会一套油嘴滑舌、巴结奉承的本事,又粗通文墨,会吹弹拉唱,因而很得老猎人的欢心和何亚姑的钟情。
那时僰人男耕女织,不交租不纳粮,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皇帝很快知道了这块宝地,降下一道诏书,委派官吏管理,指令按期交租纳税。人们预感到灾难即将降临,为保住幸福自由的生活和美丽富饶的家园,他们选出以老猎人为首的十位长老,代表全庄僰人的心愿乘船顺流而下,去叙府找官府评理。
没想到几天后,却接回了几具血肉模糊尸体和几位遍体鳞伤的老人。
原来,凶残的官府见僰人居然敢冒犯天威,便把十位老人酷打一百军棍,并限令六六三十六天不交租,就开来天兵踏平僰庄。几位体弱的老人当场被活活打死,其他几人拖着同伴的尸体,饮恨归来。
全庄僰人抱头痛哭。奄奄一息的老猎人临终时叫翠姑把乡亲们找来,留下遗言:“要保住家园,就得拿起武器,……一定要记住这深仇大恨,向官府讨还血债……”。
当即,大家推翠姑为首、亚姑为副,全庄退守僰庄西北部一个险要寨子——苏麻湾山寨。男女青壮年磨刀擦枪,练兵习武,老弱病残烧茶送饭,站岗放哨,决心与官军决一死战。
过了六六三十六天,果然数千官军由叙府总兵曹镇蛮率领,杀气腾腾地扑向僰庄。
傍晚,正当曹军饮酒欢歌时,忽然冲来一彪人马。曹蛮披挂上马冲出营外,曹军仗着人多,紧追不放,看看追到山寨附近,滚木擂石雨点般地打来。霎时曹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翠姑趁势勒住马头,挽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曹蛮左眼,鲜血直流,翻身落马。曹军见主将落马,慌忙鸣金收兵。
僰人收回老人们的尸骨后,采伐木头,凿穴为槽,将尸骨重新殓入,披麻戴孝,庄重祭祀。为避免官军再次糟踏,他们商定把棺木悬葬在山寨的峭壁之上。
翠姑安排亚姑带领部分僰人防守山寨;李海棠下山探听官军动静;她领着人安放悬棺。
再说曹镇蛮自损兵折将,身负箭伤后,再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等待时机。这日忽听探子来报,苏麻湾悬崖上人影晃动,曹蛮起初莫名其妙,亲往探视,见绝壁上密布棺木,他恍然大悟:这不是万古长存兴旺发达的兆头吗?你等先人高踞悬崖,我辈祖先浅埋黄土,他们高官(棺)显赫,我们一落千丈……这……愚蠢的曹蛮越想越怕:“这可不得了,一定要毁掉他们的悬棺!”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曹蛮坐立不安、束手无策时,探子来报:“有个陌生人在营外草丛中偷偷画我军阵势图,我们已将他捉获!”曹蛮眼里透出一线希望,忙令绑来严刑拷问。原来这人就是李海棠,他平时在人前虽油嘴滑舌,口若悬河,但在屠刀下却露出了一可怜相。禁不住官军严刑拷打,名利诱惑,李海棠终于答应充当官军内应,并以唢呐为号……如此这般,一个剿灭僰人的毒计就这样定下了。
李海棠“侦察”回到山寨,异乎寻常地忙碌起来:他成天脚不沾地四处巡查,对僰人兄弟问饥问寒,换班代岗。在翠姑姐妹面前更是格外殷勤:白天,端茶送饭分外周到;夜晚陪同姊妹巡哨查岗,不离左右。姊妹高兴时,他吹起芦笛;姐妹忧伤时他嘘寒问暖……
悬棺全部安放妥了。晚上,寨顶燃起熊熊篝火,杀猪宰牛欢庆胜利。李海棠捧着大坛酒四处殷勤相劝,有人乘兴欢跳起来,李海棠也趁势狂乱地吹奏唢呐。
高亢、狂乱的唢呐声飞下山寨,传到曹营,曹蛮即听出这预约好了的弦外之音:“——僰人氏——醉如泥——今夜来攻寨——正是好时机——”接着又听到:“苏麻湾——寨子顶——前面来不了——后面有道门——”
曹蛮大喜,转到后山,月光之下果然见山腰隐隐约约有一个大洞。
此时僰人多数酒醉熟睡,仅少数人在前寨把守寨门。李海棠早将亚姑灌醉,骗得巡夜令牌,守候在后洞口。他带领官军,装着巡夜僰人,直奔前寨门,乱刀砍杀了守寨弟兄,夺取了寨门。山下官军,顺着山路蜂拥而上,包围了熟睡的僰人。不少人还未清醒便成了刀下鬼,惊醒的人也惊得晕头转向,自相践踏……
翠姑姊妹虽多处受伤,仍在左冲右突,组织抵抗。这时大群官军围了过来,前面走着的李海棠,得意洋洋地说:“两位妹妹,我们大势已去,不如归顺官军,不仅可免一死,还有一官半职……”话未说完、只听“啪啪”两声,翠姑抽了他两记耳光,亚姑拔出腰刀,将李海棠逼到崖边,咬牙切齿地骂道:“我总算认识你了,今天我就送你去享福吧!”“咔嚓” 一声,手起刀落。这个出卖僰人的可耻叛徒,骨碌骨碌地滚下崖去了。
姊妹俩朝着崖下的悬棺三鞠躬,默默祷告:“各位父老,我们辜负了你们的期望,死后也愿守护在你们身旁……”说罢,双双跳下崖去。
云烟散开后,姊妹俩落下的地方,拔地而起两座高耸、俊秀的石峰,这就是美女峰。像姊妹俩天长地久地挺立在那里,守卫着对岸的悬棺。
李海棠滚下河后,随波流去,在美女峰与悬棺岩的下面,变成一块鲤鱼状的平坝,这就是海棠坝,至今还被美女峰踏在脚下!
曹蛮占领了山寨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毁掉悬棺,除掉心头的隐患。他将俘获的僰人赶到崖边,要他们下去弄掉悬棺,但没一个僰人愿意去干糟踏自已祖先的事,不是跳崖身死就是倒在官军的屠刀下。曹蛮无奈何,只好命令将士下去。士兵们探头一看百丈悬崖滔滔流水,吓得头晕目眩。但在曹蛮的威逼下,只得硬着头皮往下爬,有的刚下步,就滚下悬崖,一个两个,一批两批都落了个粉身碎骨。崖上官军全“扑通”伏地跪拜,央求留个完整尸体,死在崖上,也不愿滚下崖去,冲入汪洋大海。曹蛮一面大骂“无用”,一面腰系绳索,要亲自去试试。一步、两步、五步、六步,看看快到绝壁半腰了,虽见棺木镶嵌在洼岩框内,却始终不能接近。连连喝令上面摆动绳索。摆呵摆呵,他在半空中打起秋千来了,越浪越高,忽听“砰”的一声,头晕目眩的曹蛮撞在岩壁上,脑花飞溅,滚下悬崖。这个沾满少数民族鲜血的刽子手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去动悬棺了。
千百年过去了,现在苏麻湾悬崖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数十具悬棺。它是僰人与官军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邱启光 整理)